第84章 吴音断肠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六月,本该是草木繁盛的季节,关中大地却被战争的阴云与血腥气息所笼罩。

李傕、郭汜等西凉叛军,采纳贾诩之策,一路收拢溃兵,声势浩大,如蝗虫过境,直扑长安。

沿途城邑,或畏惧其兵势,或本就心向西凉,多有开城接纳者。

叛军迅速兵临长安城下,将这座帝都围得水泄不通。

长安城内,此刻已是一片恐慌。

昔日诛杀董卓的豪情早已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大难临头的恐惧。

吕布虽勇,但兵力有限,且城内人心不齐,部分原本依附王允的势力开始动摇。

王允此刻才深感后悔,但为时已晚。

他拒绝了吕布突围的请求,固执地认为应当坚守待援,寄望于关东诸侯能发兵勤王。

然而,关东诸侯各自为战,谁会在这时候来触西凉军的霉头?

围城第八日,叛军发起总攻。

吕布率军奋力抵抗,亲手斩杀多名敌将,但终究寡不敌众。

加之城内有人暗中接应,叛军最终攻破城门,如潮水般涌入长安。

一场浩劫,就此展开。

叛军入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昔日繁华的帝都,瞬间化为修罗地狱。

官吏、士民死者万余人,积尸盈路,血流成河。

太仆鲁馗、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等高官显贵,皆死于乱军之中。

王允扶持着年幼的汉献帝逃上宣平门楼避兵。

李傕、郭汜等人围住门楼,叩头便拜,口中却厉声质问:

“董卓忠于陛下,为何无故杀害?”

汉献帝战栗不能言。

王允挺身而出,慨然道:

“董卓国之大贼,几亡汉室。臣等为社稷计,故诛之。今若念其忠,赦我等之罪,愿奉陛下以安天下。”

李傕、郭汜岂肯罢休?

他们要求皇帝下楼,并要求交出王允。

面对叛军的刀剑,为了保全皇帝,王允自知难逃一死,他对献帝再拜叩首,毅然走下楼,厉声对李傕等人道:

“王允今日有死而已!二君以臣义,傕、汜曰:‘然’。遂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