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三年的盛夏,就在蔡琰于陈留颁布招贤令,潜心内政之时,远在关中的长安,传来了改变天下格局的具体消息。
四月廿三日,司徒王允设下连环计,成功策反吕布,于未央宫北掖门外,诛杀国贼董卓!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越过崤函险隘,迅速传遍天下。
闻此讯,四海为之震动,继而便是形式各异的反应。
在陈留,蔡琰接到确切密报时,正在批阅关于新设屯田区的规划。
她执笔的手微微一顿,一滴墨汁落在绢帛上,缓缓晕开。
她抬起头,望向西方,目光复杂难明。
董卓死了。
这个在她前世记忆里,跋扈嚣张,焚毁洛阳,迫使她父子颠沛流离的权奸,终于伏诛。
按说,她该感到快意。
然而,心中涌起的,却更多是一种沉重的预感。
她清楚地知道,董卓之死,并非乱世的终结,而是一场更大混乱的开幕。
王允刚而犯众,吕布勇而无谋,西凉军残部犹在……长安,即将沦为新的修罗场。
“令女,”她轻声唤道,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将此消息,告知元直、长文诸位先生。另,加派往长安方向的哨探,我要知道李傕、郭汜等人的动向,一有异动,立刻来报。”
“是。”夏侯令女也知此事重大,立刻领命而去。
她注意到,主公的脸上并无太多喜色,反而笼罩着一层更深沉的忧虑。
与此同时,兖州昌邑。
曹操接到消息,正在与麾下荀彧、程昱、戏志才等心腹商议如何彻底肃清境内小股黄巾余孽。
闻报,他先是一愣,随即放声大笑:
“果真如此,国贼伏诛,天下幸甚!王司徒真社稷之臣也!”
然而,笑过之后,他的眼神迅速恢复了冷静与锐利。
他看向荀彧:“文若,董卓既死,关中局势,你如何看?”
荀彧沉吟道:“明公,董卓暴虐,其死固然大快人心。然王司徒虽忠贞,恐乏容人之量。西凉诸将,如李傕、郭汜辈,皆拥兵在外,若王允不能妥善安抚,必生祸乱。关中,恐难立即安宁。”
戏志才也道:“正是。且朝廷权柄落于王允、吕布之手,其是否会承认明公兖州牧之位,尚未可知。我等当加速整合兖州,积蓄实力,以观其变。”
曹操深以为然,手指敲击着案几:
“不错。关中之事,我等鞭长莫及。当务之急,是彻底掌控兖州。”
他的目光不经意间扫过地图上的陈留郡,“还有,西边那位‘陈留尹’……听闻她近来广发招贤令,动静不小啊。”
语气平淡,却让在座几人都感受到了一丝凝重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