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病榻筹谋烽烟静,残躯暗绘破敌图

他踮着脚走过去,刚摘下刀,佐藤突然翻了个身,嘴里嘟囔着“八嘎”。二柱子吓得僵在原地,等了片刻见对方没醒,赶紧揣着刀往窗外钻,顺着绳子滑进小溪,水花溅起的声音被风吹得没了影。

回到药铺时,天刚蒙蒙亮。二柱子把指挥刀往桌上一放,刀鞘上的龙纹还沾着露水。李明远抽出刀,刀刃在晨光里泛着冷光,倒映出他眼底的寒意。“按计划,把刀挂在炮楼对面的槐树上,让鬼子看见。”

(六)

佐藤的咆哮声在黑风口的山谷里回荡时,李明远正趴在山腰的观察哨里,用望远镜看着沟底的动静。炮楼里的鬼子像被捅了的马蜂窝,端着枪往槐树下冲,却没注意脚下的草皮微微下陷——那是“梅花坑”的位置。

“轰隆!”第一个鬼子掉了进去,惨叫声刺破晨雾。紧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枣木签穿透军靴,扎进肉里的“噗嗤”声,隔着老远都能听见。

“放石头。”李明远往身后比了个手势。

小郑带着人推下早就备好的滚石,“轰隆隆”的巨响里,炮楼的视线被烟尘挡住。沟底的鬼子慌了神,有的往回跑,有的往山上爬,乱成一锅粥。

“石桥。”李明远又比了个手势。

埋伏在石桥后的弟兄拉响炸药包,“轰隆”一声,石桥塌了半截,想退的鬼子被堵在沟里,前有陷阱,后有断桥,成了瓮里的鳖。

“燃烧瓶。”李明远的声音终于带了点温度。

十几个灌满煤油的瓶子从山上滚下去,砸在沟底的烂泥里,火星“腾”地窜起来,瞬间连成片火海。鬼子在火里惨叫着打滚,身上的军装烧得“噼啪”响,有的想往小溪里跳,却被“踏雷”炸得嗷嗷叫——小郑在溪边埋了几处“硝石玻璃雷”,一碰就冒烟。

小主,

李明远放下望远镜,后背的伤疤又开始疼,却没像往常那样烦躁。他看着沟底的火光,想起麻三炸军火库时的笑,想起李虎卡壳的机枪,想起小姑娘最后那句“没丢人”。

“撤。”他拄着拐杖往山下走,“留两个人盯着,等鬼子来收尸,再往他们的水里下点巴豆。”

(七)

回到药铺时,小石头正蹲在门槛上,用炭笔在地上画小人。见他回来,赶紧举着个布包跑过来:“李叔,岗哨的弟兄捡了这个,说是从佐藤身上掉的。”

布包里是本日记,纸页泛黄,上面用日文写着密密麻麻的字。李明远翻到最后一页,看见佐藤画了个歪歪扭扭的炮楼,旁边写着“三月初十,粮尽”。

“他们快断粮了。”李明远把日记递给懂日文的通信员,“让他翻译出来,记准鬼子的粮仓位置。”他走到桌边,铺开新的地图,在黑风口炮楼的位置画了个圈,“下礼拜,咱去‘借’点粮食。”

窗外的阳光正好,照在地图上的红圈里,像块暖融融的金子。药铺的墙角,赵铁匠打的“爪子钩”闪着冷光,小郑的硝石粉袋堆成小山,二柱子正用麻三留下的铁丝练习开锁,动作像极了他哥。

李明远摸了摸后背的伤疤,疼还在,却不再钻心。他知道,接下来的路还得一步一步走,还会有牺牲,还得用些“不上台面”的法子。但只要能让小石头这样的孩子活下去,能让县城的炊烟重新升起,这疼,这牺牲,就都值了。

他拿起炭笔,在地图上的粮仓位置打了个叉,笔尖划破纸页的声音,像极了冲锋的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