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祖列宗在上,”他在心中无声地祈祷,“请保佑您的子孙,渡过此劫,找到那片能让我们周人繁衍生息的土地……”
翻越梁山的路上,留下了周人无数的血泪和足迹:被荆棘划破的衣衫碎片、丢弃的破损陶片、摔死的牲畜遗骸、甚至……几处匆忙垒砌的小小坟包,埋葬着永远留在迁徙途中的族人。每一步,都浸透着生的渴望与死的悲怆。
周原曙光:希望的沃土
不知经历了多少个昼夜的艰难跋涉,忍受了多少次绝望的煎熬,当队伍最前方的古公亶父和他的开路先锋们,用尽最后一丝力气,砍断最后一片遮天蔽日的藤蔓时,一片豁然开朗的天地,猛然撞入了他们几乎被绝望填满的视线!
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地停下了脚步,忘记了呼吸,忘记了疲惫。
他们站在梁山南麓的高地上。脚下,广袤的平原如同巨大的绿色绒毯,一直铺展到遥远的地平线。渭河的支流如同闪亮的银色丝带,在平原上蜿蜒流淌,滋养着两岸茂盛的植被。肥沃的土地呈现出令人心安的深褐色,在阳光下泛着油润的光泽。野花如同繁星般点缀在碧绿的草丛间,成片的野粟(黍)在微风中摇曳起伏,仿佛金色的波浪。茂密的森林沿着河流和山麓分布,充满了勃勃生机。空气中不再是豳地那呛人的尘土和血腥味,而是混合着泥土、青草和野花的清新气息,沁人心脾。
阳光毫无遮挡地洒落下来,温暖得让人想流泪。连风都变得温柔起来,轻轻拂过他们饱经风霜、沾满泥土的脸庞。
“这……这是……”泰伯张大了嘴巴,青铜斧从他因震惊而松开的手中滑落,砸在地上发出沉闷的响声也浑然不觉。
仲雍猛地蹲下身,双手深深地插入脚下松软温润的泥土中,捧起一大把黑油油的土壤,激动得手指都在颤抖:“沃土!好肥沃的土!比豳地强十倍!百倍!”作为一名优秀的农事管理者,他太清楚这样的土地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丰收!意味着富足!意味着部落的兴盛!
“哇!好大的河!还有树林!好多鸟啊!”年幼的孩子们最先从震惊中恢复过来,发出惊喜的尖叫,挣脱大人的手,像小鹿一样向着山下那片充满生机的土地跑去。
“土地!河流!森林!还有……没有戎狄的踪迹!”疲惫不堪的族人们爆发出惊天动地的欢呼声!泪水,不再是绝望的泪水,而是混杂着狂喜、激动、如释重负的滚烫热泪,冲刷着他们脸上的污垢。许多人情不自禁地跪倒在地,亲吻着这片陌生的、却充满了无限希望的土地。
“找到了!我们找到了!祖先庇佑啊!”白发苍苍的老者老泪纵横,颤抖着双臂指向天空。
“有救了!我们周人有救了!”妇女们抱在一起,又哭又笑。
古公亶父拄着那柄陪伴他劈开荆棘的青铜剑,挺直了累得快要散架的腰背。他站在高地边缘,深邃的目光缓缓扫过脚下这片无垠的、仿佛上天恩赐的沃土——周原!巨大的喜悦如同汹涌的潮水冲击着他的胸膛,让他眼眶发热,喉咙哽咽。多少个日夜的担忧、恐惧、绝望,在这一刻化作了无与伦比的激动和感恩。他看到泰伯和仲雍兴奋地规划着可能的定居点,看到季历带着少年们在草丛中奔跑追逐野兔,看到族人脸上重新焕发出久违的、充满希望的光彩。
他深吸一口气,那饱含着生命气息的空气充满了他的肺腑。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地理上的迁徙成功。
“岐山!”古公亶父的目光最终定格在平原西侧那座雄伟却又不失温和、如同母亲怀抱般的山峰——岐山。“我们的新家园,就在这里!岐山之下,周原之上!”他猛地举起手中的青铜剑,指向那片流淌着奶与蜜的希望之地,声音如同洪钟,响彻云霄:
“这里!岐山周原!就是我们周人新的家园!是我们子孙繁盛的根基!从今日起,我们就在这里——筑城!定居!开荒!播种! 让周人的血脉,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筑城安居:周族的基石
希望如同最强劲的药剂,瞬间驱散了长途迁徙带来的疲惫和伤痛。整个周人部落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和力量,像一股汹涌的洪流,涌向岐山下、渭水畔那片被选中的宝地——后世所称的周原腹地(今陕西岐山、扶风交界地带)。
首要的任务是定居。古公亶父展现出卓越的领袖眼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