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一世的英特公司,早已无法悠然、挤牙膏式缓慢释放技术,榨干每一代芯片产品的利润了。因为蓝星集团不断推出各种新型芯片,即使同类芯片也几乎是半年一叠代地更新,拖着全球的芯片企业往前跑。
这还是建立在蓝星芯片没有全部发力、至少积累了6代以上技术、制程工艺情况下的结果。也就是说,3年蓝星集团的芯片生产线和技术不创新,都还是可以保持遥遥领先的局面。
而且,这些积累是指对外代工,或可以对外发售的芯片产品及技术。若按蓝星在蓉城的晶圆工厂技术储备和设备制造能力,已有能力生产7n甚至5n、3n以及更先进的3d芯片。换言之,蓝星集团仅仅在硅基芯片这个领域,已做好了领先这个时代20年以上的技术储备和生产设备的储备。
想清楚这个道理后,马由重新构思了一系列计划。要给米国保留芯片的“火种”企业,不让他们狗急跳墙,采取浑水摸鱼,打压和捧杀等策略并举。
所谓浑水摸鱼,就是采用电脑系统软件一样两条战线作战的方式,采用多品牌战略,借这次对外销售芯片生产线,重新在米国组建一家id模式(集芯片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一体化)的芯片企业,并同时注册几家fabuless(无工厂芯片供应商)注册几个壳公司,主要从事芯片设计,并不断推出有一定竞争力的芯片产品,具体生产交给德国蓝星晶圆厂代工。
让这些暗中的子品牌公司,与英特等米国芯片企业慢慢耗市场。构建一个米国芯片产业依然繁荣的虚假场景,不让惯于双标的米国官府,觉察到他们国内芯片业即将衰亡而恼羞成怒。
其次,就是有意识地继续绞杀倭国、南韩国和弯岛的前世那几个有潜力的晶圆代工和半导体企业。捧杀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其他二三流企业,让他们对蓝星集团旗下的半导体产业链保持密切关系。
同样的策略也适合米国的其他半导体产业链的企业。
这样做,是为若干年后西方国家预留手段。比如芯片生产线,他同样也可以“照猫画虎”,预留控制系统的后门。反正西方国家的数控机床等高端设备,都是这么干的,甚至还安装gs定位系统。马由有样学样,毫无愧疚。
马由准备按这个节奏,拖上6-8年,芯片制程可以达到前世2025年左右的水平。按摩尔定律,硅基芯片就到顶了。届时马由再图穷匕见,一举封王。
这场芯片决战,从一开始,马由就占据了战略和战术的主动。只等米粒坚挑事,开展猛烈反击。
当然了,如果这头大象最终仍然撑不下去,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被一群垂涎着它身上肥肉的饿狼们给咬死了……,那就不关他的事了。
……
一年中最繁忙金秋时节过去后,马由这段时间,除日常的公务外,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生物及基因工程的课题研究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