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本淮右布衣,暴兵(红巾军)忽至,误入其中。”
“元纲不振乎彼世祖之法,豪杰(起义领袖)何有乎仁良(也没什么好东西)。”
“元政不纲,天将更其运祚,而愚民好作乱者兴焉。”
朱元璋修编的《元史》,他叫刘福通为妖人,红巾军为妖寇,红巾起兵就是“乱”,“反”,元军攻打红巾军居然为“讨”。
果然是屁股决定脑袋!造反成功,当了皇帝后才发现起义军都是王八蛋,你们没事干嘛造反。
最后,朱元璋总结,他认为饿死都比造反强。所以他在《大诰》里告诉明朝百姓,饿死其实也挺不错的——
“饥谨并臻,间有缺食而死者,终非兵刃之死。设使被兵所逼,仓惶投崖,趋火赴渊而殁,观其窘于衣食而死者,岂不优游自尽者乎?
且昔朕亲见豪民若干,中民若干,窘民若干,当是时,恬于从乱。一从兵后,弃撇田园宅舍,失玩桑枣榆槐,挈家就军,老幼尽行,随军营于野外……
与官军拒,朝出则父子兄弟同行,暮归则四丧其三二者有之……
饮食不节,老幼悲啼,思归故里,不可得而归。不半年、不周岁男子俱亡者有之,幼儿父母亦丧者有之,如此身家灭者甚多矣。”
总的来说,明太祖朱元璋完全的诠释了一个合格的帝王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一个合格的帝王是不会被什么条条框框所束缚住的。
我造反成功了,但是你们可不能造反啊,饿死都比作乱好。
朱元璋的一切行为的根本目的只有一个:如何让自己的江山社稷千秋万代。
李自成给张宗衡摆事实讲道理,最后说道:“世间上哪个豪杰,不经过无名小卒这个阶段?老张,我大顺的正策你是知道的,直可说千古未有。我的本事嘛,自认为也还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俱往矣,数风流人物,就坐在你面前。”
“……”
张宗衡想了想,说道:“要我现在投贼……”
李自成打断道:“如果给你个机会,你愿不愿意投朱元璋?”
“……”张宗衡舔了舔嘴唇,欲言又止。
李自成又说道:“明白的告诉你,邓玘、梁甫、王朴、卢象升、祝万龄、樊尚燝等人都已经被我杀败了……”
“……”张宗衡瞪大眼睛,一脸不可置信的样子。
“……我只用了十五天!至于你们这些人,尤世禄、曹文诏、左良玉、许鼎臣等等,如果我愿意,一个月内剿灭你们完全没问题。”
李自成说完又补充了一句:“不信可以试试!”
“……”张宗衡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