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降临,荣国府顿时如同被投入巨石的平静湖面,波澜骤起。所有有品级在身的命妇、官员皆需按品大妆,前往正堂接旨。一时间,府中仆役奔走,香案疾设,一派肃穆繁忙。
凌霄虽无诰命在身,但作为客居的表小姐,也被要求随众姊妹一同在厅外廊下静候,以示对皇权的尊崇。她站在黛玉身侧,悄然运转《敛息术》,将自身存在感降至最低,同时《破妄瞳术》微微开启,观察着这难得一见的场面。
宣旨太监面白无须,声音尖细而极具穿透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旨意内容并非针对某个人,而是对京都勋贵子弟的一道普遍诏令:为显天恩浩荡,彰文武之道,特于三月后,在皇家西苑设“菁英会”,凡王公勋贵之家,年满十二、未及弱冠的子弟,皆需入内研习经史,演练骑射,由翰林学士与禁军教头共同督导,以期成才。
表面看来,这是皇帝对勋贵子弟的恩典与栽培。但在凌霄的破妄瞳术下,那宣旨太监周身缭绕的官气之中,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与冷厉。
而端跪接旨的贾政、贾赦等人,虽面露恭敬感激,其气息却在听到“皆需入内”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波动——贾政是忧虑中带着一丝期望,贾赦则纯粹是嫌麻烦的不耐,而站在女眷前列的王夫人,气息更是瞬间绷紧,担忧与抗拒的情绪几乎要逸散出来。
旨意宣毕,谢恩,送走天使。贾母被鸳鸯等人搀扶起身,脸上带着惯有的雍容笑意,与邢夫人、王夫人等说着“皇恩浩荡”的场面话,但眼神深处却藏着一丝凝重。
众姊妹围拢过来,多是好奇与兴奋,议论着这“菁英会”是何等光景。唯有宝玉,一听“研习经史”、“演练骑射”,还要离家入住西苑数月,顿时如同被抽了魂魄,脸色发白,嘴里喃喃念叨:“又要念那些劳什子书……还要动刀枪……这岂不是要了我的命……”
黛玉见他如此,心中担忧,轻声安慰道:“不过是去些时日,又有诸多伴当,想必也无甚要紧。”
宝玉只是摇头,愁眉不展。
凌霄冷眼旁观,心中已然明了。这所谓的“菁英会”,恐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皇帝此举,名为栽培,实为质控!
将各大勋贵家族的年轻嫡系子弟集中起来,既是一种荣耀,更是一种无形的牵制。尤其是在边境不宁、朝局微妙的当下,这道旨意背后的政治意味,耐人寻味。
贾府年轻一辈中,符合条件且身份最重要的,便是宝玉和贾兰。宝玉是贾母、王夫人的命根子,让他离家,无异于摘了她们的心肝。而贾兰是李纨唯一的指望,其安危更是牵动人心。
回到蕲芳斋,凌霄细细思量。这件事,对贾府是危机,但对她而言,或许也暗藏机遇。宝玉若离家,府中关注焦点必然转移,她行事或能更方便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