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定南蛮

转眼已是夏末,炽热的阳光依旧炙烤着南中大地,蒸腾的暑气裹挟着草木的气息在山间弥漫。距离成大器定下的中秋之约只剩月余,此时的南中,战火仍在燃烧。孟获,这位南中豪强,已然被擒数次,又被蜀军数次释放。随着一次次的失败,他麾下的人马越来越少,支持他的部落也如散沙般纷纷离散。不少人见跟着他只有无尽的征战与失败,为了家人的安宁,便毅然脱离,甚至调转矛头,反过来帮助巴蜀军。

孟获虽屡战屡败,却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心中对蜀军的入侵充满愤恨,总想着有朝一日能扭转局势,将蜀军赶出南中。在他心中,这片土地是他和族人的根,不容外人染指。每一次被擒,他都暗暗发誓下次一定要取胜,对蜀军的将领们更是恨之入骨。

最后一次擒获孟获的地点,是在一个被称为“断肠崖”的地方。这里地势险峻异常,悬崖峭壁高耸入云,仿佛是大地的一道深深伤痕。山间只有一条狭窄的小路,蜿蜒曲折地向上延伸,如同一条蜿蜒的长蛇。

孟获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决定孤注一掷。他联合了最后几个依旧对他忠心耿耿的部落,在断肠崖上精心布置了滚石和檑木。这些巨大的石头和粗壮的木头被放置在悬崖边,一旦有人试图攀爬,它们就会如雨点般倾泻而下,将敌人砸得粉身碎骨。

孟获站在崖顶,俯瞰着山下。他的眼神中既有着决绝,又透露出一丝不安。他深知,这是他最后的机会了。如果这次失败,那么他所有的努力都将化为泡影,他将彻底失去自由和尊严。

然而,孟获并不愿意轻易认输。他心中仍然抱着一丝侥幸,希望凭借这险峻的地势和精心布置的陷阱,能够阻挡住蜀军的进攻。他紧紧握着手中的武器,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生死之战。

然而,此时此刻的南中百姓,对于那连年不断的战争已经感到极度的厌倦和疲惫不堪。无情的战火像一头凶猛的巨兽,无情地摧毁了他们曾经温馨的家园,让无数的家庭支离破碎。亲人们在战火纷飞中被迫离散,甚至有些人永远地失去了生命。原本肥沃的田地如今也变得荒芜不堪,粮食的短缺更是让人们的生活雪上加霜。

在这样的困境下,南中百姓心中对于和平的渴望愈发强烈。他们无比期盼着战争能够早日结束,让他们能够重新过上安稳的日子,可以安心地耕种土地,享受平静的生活。于是,一些勇敢的百姓决定采取行动,他们冒着巨大的风险,偷偷地给巴蜀军传递消息。

这些百姓不仅详细地向巴蜀军指明了一条能够绕到崖后的小路,还将这条小路的具体位置和特点都描述得清清楚楚。这条小路隐藏在茂密的山林之中,周围环境复杂,道路崎岖难行,一般人很难发现它的存在。

太史慈得知消息后,亲自挑选了一队精锐轻兵。他们身着轻便的战甲,手持短刀,背着绳索,趁着夜色出发。山间蚊虫肆虐,道路湿滑泥泞,不时有士兵摔倒,但他们咬牙坚持,小心翼翼地沿着小路攀援而上。月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他们的身影在光影中若隐若现。当他们终于爬上崖顶时,一个个早已疲惫不堪,但眼神中却透着坚定。

只听一声令下,犹如平地惊雷,震耳欲聋!太史慈率领着轻装部队,如同猛虎下山一般,从悬崖之后疾驰而出。他们如疾风骤雨般迅猛,势不可挡!

而此时,孟获的军队正全神贯注地盯着山下,严密防备着蜀军的正面进攻。他们万万没有料到,敌人竟然会从背后杀来,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们猝不及防,瞬间阵脚大乱。

孟获眼见形势危急,心中大骇。他的军队已经被连日的征战折磨得疲惫不堪,士气低落,斗志全无。面对蜀军的突然袭击,士兵们毫无还手之力,一触即溃,纷纷像受惊的兔子一样,丢下手中的武器,四散逃窜。

孟获心急如焚,他挥舞着手中的武器,声嘶力竭地呼喊着,试图稳住军心。然而,这一切都只是徒劳。士兵们早已被恐惧和混乱所笼罩,根本无暇顾及他的命令。

在一片混乱之中,太史慈的长枪如闪电般疾驰而至,直直地抵住了孟获的咽喉。孟获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脊梁上升起,他的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他瞪大了双眼,死死地盯着太史慈,眼神中充满了绝望和不甘。

蜀军大帐内,烛火摇曳,将徐荣、法正、李儒、沮授等人的身影投射在帐幕上。孟获被押到帐前,这一次,他不再像前几次那样怒目而视,而是低着头,一言不发。往日的傲气与倔强仿佛在这一刻被彻底击垮,他的衣衫破旧,脸上满是尘土和伤痕,头发凌乱地散落在肩上。

“孟将军,”徐荣开口,声音平静而威严,“这已是第七次擒你。你如今还有何话说?”徐荣目光如炬,紧紧盯着孟获,想要从他的眼神中看出一丝悔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