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张宁

长安城里暗流涌动,各方势力犬牙交错,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果。廖化必须时刻保持警觉,洞察局势的变化,及时做出应对。他要在不同的利益集团之间游刃有余,既要满足他们的需求,又不能让任何一方觉得被忽视或轻视。

然而,廖化心里很清楚,时间才是最无情的敌人。即使曾经有过命的交情,如果不经常走动,那份情谊也会像指间的流沙一样,悄然消逝。因此,他不仅要在表面上维持好各方关系,更要在内心深处真正关心这些人,让他们感受到他的真诚和善意。

这看似琐碎的走动,实则是一场精心布局的感情投资。成大器心中早有盘算,长安之乱迟早到来,董卓覆灭后,这些名将谋士的归属,将成为左右天下局势的关键。李儒、华雄、徐晃、张绣,皆是他眼中的潜力股。李儒智谋超群,是董卓帐下首席谋士,若能为己所用,定能在谋略上更胜一筹;华雄骁勇善战,汜水关前的威名震慑四方;徐晃治军严谨,所带军队纪律严明、战斗力强;张绣枪法精妙,在年轻一代将领中出类拔萃。若能将他们收入麾下,自己的势力必将如虎添翼。至于李傕、郭汜,虽名声不佳,却在董卓死后短暂掌控朝廷,与他们交好,日后或能在爵位一事上占据先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说起华雄,当年汜水关之战,若不是成大器暗中相助,他早已命丧沙场。如今廖化隔三岔五带着好酒好肉前去探望,两人把酒言欢间,往昔的战友情愈发醇厚。张绣更是感念知遇之恩,当年成大器慧眼识珠,将他从籍籍无名的小将提拔重用,这份恩情让他对成大器死心塌地,发誓要追随其左右,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而李傕、郭汜等人,因成大器如今是董卓帐下唯一的诸侯,深得董卓看重,他们虽瞧不上廖化这个跑腿的,但碍于面子,也不好太过刁难。廖化穿梭在他们的府邸之间,奉上成大器准备的珍贵礼物,说着各种场面话,凭借着自己的机灵劲儿,倒也将关系维持得四平八稳。

只是每当想起李儒,成大器便眉头紧锁。作为董卓的首席谋士兼女婿,李儒对董卓忠心耿耿,任何过于明显的拉拢,都可能适得其反。成大器麾下虽有贾诩、陈群等谋士,但与李儒这样的顶尖智囊相比,总觉得缺了几分火候。谋士如同将帅的羽翼,如今他的谋士阵营稍显单薄,就像瘸了一条腿,在乱世争雄中难免力不从心。

权衡再三,成大器决定采取不疾不徐的策略。平日里,既不过分亲近,也不刻意疏远,只待局势明朗,再寻良机。这份隐忍与克制,既是无奈之举,也是老成谋国之道。他深知,在这复杂的局势中,操之过急只会暴露自己的意图,反而不利于长远发展。

这日午后,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书房的案几上,成大器正在研读兵书,沉浸在古人的智慧之中。忽有亲卫匆匆来报:“将军,门外有故人求见!”成大器放下竹简,心中疑惑不已:自己初来长安,人生地不熟,会是何人来访?而且自称故人,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不多时,一名女子在亲卫引领下步入书房。她身着素色罗裙,一袭白纱遮住面容,身姿窈窕,步履轻盈,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独特的气质。“小女子张宁,为张角之女,见过成将军。”她的声音清冽如泉水,带着几分说不出的韵味,仿佛能穿透人心。

成大器目光微凛,张宁之名,他早有耳闻。作为太平道创始人张角之女,她自幼随父研习《太平要术》,精通奇门遁甲、阴阳五行之术,在太平道中地位超然。黄巾之乱虽已平息多年,但张宁的名字,在黄巾旧部中仍是个传奇,关于她的各种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

“张姑娘请坐。”成大器抬手示意,命人奉茶,语气沉稳而不失礼貌,“不知姑娘此来,所为何事?”他不动声色地打量着眼前的女子,白纱下隐约可见精致的眉眼,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沉稳,让人捉摸不透她的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