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北疆棋局与东海惊涛

诸葛亮持节北上,踏入幽州地界时,已是章武五年的初春。

冰雪初融,但北疆的寒意依旧刺骨,而比天气更冷的,是吕布麾下那些骄兵悍将审视的目光。

诸葛亮并未直接前往吕布所在的军事重镇,而是先行抵达幽州治所蓟城,与毛玠、吕玲绮进行了长达数日的密谈。

他带来了蔡琰的明确旨意和充分授权,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整套基于《章武律》和新政的边地治理方略。

在蓟城,诸葛亮雷厉风行地行使起他“总领三州钱粮户籍、屯田安民、边境互市及‘神火’配给调度”的大权。

他首先重新核定了北疆各军,尤其是吕布直属并州军及鲜卑仆从军的员额、粮饷标准,严格按制发放,对虚报名额、克扣军饷的行为毫不留情,数名吕布麾下的军需官被就地免职,押送彭城受审。

此举虽引得吕布军中一片哗然,但在朝廷法度和诸葛亮带来的充足钱粮面前,大部分基层士卒反而心生感念。

紧接着,诸葛亮大力推动边境屯田,将部分战时招募的流民和表现良好的归附胡人编入屯田体系,分予田地、农具、种子,并引入青徐地区改良的辕犁,许诺三年不征赋税。

同时,他重新规范了边境榷场,严厉打击强买强卖,明确交易规则,并利用朝廷从青徐、江南转运来的茶叶、布匹、瓷器、食盐等物资,大量换取鲜卑、乌桓等部的战马、皮毛,甚至雇佣其部分勇士作为“义从胡骑”,给予钱粮,纳入边军序列,由毛玠和吕玲绮直接统辖。

对于吕布,诸葛亮则采取了“尊而制之”的策略。

他亲自前往吕布大营,态度谦恭,送上蔡琰的慰劳赏赐,盛赞其赫赫战功,并依据吕布提供的“功劳簿”,对其麾下将领,乃至素利、弥加等鲜卑首领,进行了一次规模浩大的封赏,授予朝廷官诰,将其纳入正式的官僚体系。

然而,所有封赏的兑现,包括俸禄、以及对吕布军最关键的“神火罐”补给,都必须经由诸葛亮掌控的幽州都督府长史机构核发。

吕布面对诸葛亮这套“组合拳”,感觉如同陷入绵里藏针的罗网。

他的个人权势表面上被抬得更高,太尉尊位,部下封官,风光无限。

但他却明显感觉到,自己对军队的实际控制力在下降。

钱粮被卡住,命脉般的“神火”供应掌握在诸葛亮手中,连麾下那些得了朝廷正式官身的将领,心思也似乎活络起来,不再像以往那样唯他马首是瞻。

他心中愠怒,却一时找不到发作的理由,诸葛亮事事依循朝廷法度,态度无可指摘。

就在诸葛亮于北疆艰难布局的同时,东海的惊涛已然拍岸。

根据诸葛亮之前的战略规划和蔡琰的决断,黄忠率领经过扩充和严格训练的青徐水师,搭载着庞德和张合所部八千精锐步骑,在春末夏初之际,扬帆北上,直扑辽东。

此时的辽东,正如诸葛亮所料,正处于权力交接的动荡期。

黄忠水师一路几乎未遇像样抵抗,便顺利在辽东半岛登陆。

庞德所部登陆后,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迅速击溃了高句丽及三韩叛军仓促组织起来的抵抗。

张合则率兵击溃了东部鲜卑,辽东鲜卑及夫余等地叛乱。

与此同时,朝廷的使者携带蔡琰的诏书和重赏,秘密联络了境内不满叛军统治的本地豪强以及部分原本臣服于袁绍的夫余、高句丽部落。

在内忧外患之下,叛军见抵抗无望,又畏惧朝廷“神火”之威,最终选择投降。

庞德,张合率军,迅速接管地盘,黄忠水师则控制了辽东半岛沿海各港口。

捷报传回彭城,蔡琰当即下诏,改原本幽州乐浪郡,一半高句丽(南部),三韩,百济为韩州,以庞德为安东将军,领韩州牧,总揽韩州军政,制所乐浪郡,下辖六郡;

改原本幽州玄菟郡,夫余,一半高句丽(北部),东部鲜卑,辽东鲜卑为辽州,以张合(原袁绍帐下)为安北将军,领辽州牧,总揽辽州军政,制所玄菟郡,下辖五郡;

黄忠加封水军都督,负责辽州、韩州乃至更远海域的巡弋与经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