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卧龙初吟

建安八年的冬天,在郭嘉逝去的哀恸与新朝前路的凝重中,显得格外漫长而寒冷。

然而,冰雪终将消融,正如希望总在绝望的土壤中萌发。

当春风吹绿彭城宫墙下的第一抹新草时,一个足以冲淡些许悲伤、振奋朝野的消息,由秘密通道飞速传入了尚书台——奉命寻访“卧龙”的使者蒋干,成功携诸葛亮,已抵达彭城近郊!

消息传来,即便是素来沉稳的蔡琰,握着密报的手指也不由微微收紧,深吸了一口气才平复下心绪。

徐庶、刘晔、陈宫等人闻讯,亦是精神大振。

郭嘉遗策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关乎朝廷未来气运的“卧龙”,终于要现身了!

蔡琰立刻下令,以极高的规格,秘密迎接诸葛亮入城,暂安置于朝廷专门用来接待重要贤士的“招贤馆”,并定于次日,在偏殿亲自召见。

召见当日,蔡琰特意换上了一身较为庄重而非过于奢华的朝服,端坐于殿中主位。

徐庶、刘晔、陈宫三位核心重臣分列两侧,殿内气氛肃穆而隐含期待。

当内侍引着一位身着布衣,头戴葛巾,年纪不过二十余岁,面容清俊,目光沉静如水的年轻人步入殿内时,蔡琰心中不由一动。

这就是她念念不忘,毛玠极力推崇的“卧龙”诸葛亮?

竟是如此年轻!

然而,那份超越年龄的从容气度,以及那双仿佛能洞悉世情的眼眸,让她瞬间收起了任何因年龄而产生的轻视。

“草民诸葛亮,拜见主公,拜见诸位公卿。”

诸葛亮躬身行礼,声音清朗,不卑不亢。

“先生不必多礼,请坐。”

蔡琰抬手虚扶,目光温和而带着审视,

“久闻先生高才,隐居隆中,洞观天下。

今日得见,实乃朝廷之幸。

奉孝……在时,亦常提及先生,言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

提到郭嘉,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神色,他微微颔首:

“郭祭酒之名,亮亦素有耳闻,惜未能一见。

祭酒谬赞,亮愧不敢当。

亮乃山野闲人,岂敢当‘经天纬地’四字。”

刘晔接过话头,笑道:

“孔明先生过谦了。

蒋子翼归来,盛赞先生才学。

如今朝廷新立,百废待兴,外有强敌环伺,内有整合之艰。

陛下与主公求贤若渴,不知先生于当今天下大势,有何以教我等?”

这是一个直接的考校,也是决定诸葛亮能否真正进入朝廷核心决策圈的关键。

诸葛亮并未立刻回答,他目光扫过殿内诸人,最后定格在蔡琰身上,沉吟片刻,方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

“亮,一介布衣,安敢妄议朝政?

然主公垂询,不敢不答。

今观天下,北廷新立,根基渐稳,据青、徐、兖、冀、幽之地,带甲数十万,此乃王霸之基,强盛之势,曹、孙、刘皆不可及。

此,朝廷之‘势’也。”

他顿了顿,继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