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四年的深秋,曹操大军如滚滚铁流,自昌邑而出,兵分两路,一路由夏侯惇率领,直扑彭城;一路由曹操亲统,以于禁、乐进为先锋,锋芒指向刘备重兵布防的下邳。
战争伊始,便呈现出极其残酷的一面。
曹操为速战速决,同时也为震慑徐州军民,下令对沿途未及撤入城中的村镇进行扫荡,所过之处,往往鸡犬不留,尸横遍野。
“泗水为之不流”的惨剧,在徐州大地上再次上演。
烽烟与哭嚎,瞬间笼罩了这片富庶的土地。
刘备依陈登之策,严令各城坚守不出。
关羽在小沛凭借城防,数次击退夏侯惇的猛攻,城下曹军尸骨堆积如山。
下邳城下,曹操亲临督战,乐进、于禁轮番上阵,攻势如潮,然而张飞据城死守,丈八蛇矛所指,曹军士卒无不胆寒,加之城头滚木礌石如雨,曹军伤亡惨重,却难以逾越雷池一步。
战事陷入僵持,正如郭嘉所预料的那般,变成了消耗战。
曹操兵多,但远征在外,粮草转运艰难;刘备兵少,却据城而守,且有存粮。
时间,似乎站在了刘备一边。
然而,战争的胜负,往往不仅取决于前线。
曹操大军后方。
连续的攻城受挫,以及粮草转运的压力,让曹操的脾气变得愈发暴躁。
这一日,名士边让到访。
边让乃兖州名士,才华横溢,声名远播,曾为九江太守,后辞官归隐,在士林中威望极高。
他听闻曹操在徐州屠戮百姓,心中不忿,此次来访,言语间不免对曹操多有讥讽,直言其“滥杀无辜,非仁者之师”。
若在平时,曹操或能容忍,甚至可能以礼相待,展现其求贤若渴的一面。
但此刻,前线焦灼,后方亦需铁腕震慑,边让的直言,在曹操听来,无异于动摇军心,挑战他的权威。
“腐儒安敢乱我军心!”
盛怒之下的曹操,不顾荀彧、程昱等人的苦苦劝谏,悍然下令,将边让推出斩首示众!
边让被杀的消息,如同一声惊雷,在兖州士林乃至整个中原炸响。
边让并非寻常官吏,其名望牵连甚广。
这一刀,不仅斩下了一颗名士的头颅,更斩断了曹操与兖州本土许多士族之间本就脆弱的信任纽带。
陈留,府衙。
郭嘉接到边让被杀的消息时,正在与蔡琰对弈。
他执子的手微微一顿,随即轻轻落下,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
“曹操……终究还是走了这一步。”
蔡琰看着棋局,语气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