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秋肃青徐

初平二年的秋季,似乎来得格外肃杀。

琰堡之外的麦田已收割完毕,大地裸露出斑驳的黄土,空气中弥漫着禾秆焚烧后的焦香,也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血腥气,那是从东北方向随风飘来的预兆。

青州的局势,正如蔡琰所预料的那般,急转直下。

袁谭在颜良、文丑两员猛将的辅佐下,率精锐冀州军进入青州。

他们并未急于与势大的青州黄巾主力决战,而是凭借强悍的战斗力,迅速占据了临淄、剧县等几处战略要冲,稳住了阵脚。

原青州刺史焦和,在袁谭抵达前便已惊惧而死,使得袁谭接手青州事务“名正言顺”。

然而,数十万青州黄巾并非易与之辈。

他们成分复杂,既有活不下去的流民,也有积年的悍匪,见冀州军兵锋正盛,便避开主力,如同泛滥的洪水,向着防御相对薄弱的南部和西部漫延。

就在这个当口,韩冲派出的斥候,如同投入水底的石子,悄然在青州黄巾各部中泛起了涟漪。

“听说了吗?兖州那边,山阳郡、任城国,富得流油!刘岱那老小子把粮食都堆在仓里发霉,也不给咱们活路!”

“是啊,南边守备空虚,比跟冀州铁骑硬碰强多了!”

“过了大河,就是粮仓!抢他娘的!”

类似的流言在惶惶不安的黄巾队伍中飞速传播,极大地动摇了部分头目的决心。

与其在青州北部与袁谭的虎狼之师鏖战,不如南下就食。

求生的本能,加上有心人的引导,使得一股股黄巾开始向南移动,其兵锋所向,直指兖州东部的山阳郡、任城国。

兖州,昌邑。

刺史刘岱近日心烦意乱。

北面青州的乱象他早有耳闻,初时还抱着隔岸观火的心态,甚至暗盼袁谭与黄巾两败俱伤。

然而,当斥候接连传来黄巾大队南下的消息时,他才真正慌了神。

“废物!焦和真是个废物!连群泥腿子都挡不住!”

刘岱在府衙内气得摔了茶杯。

他本就与蔡琰结下死仇,尚未找到机会报复,如今又面临黄巾入寇的威胁,可谓内外交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