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青徐星火

初平二年的盛夏,蝉鸣聒噪,天气闷热得令人窒息。比天气更令人窒息的,是中原日益紧张的局势。

琰堡的议事堂内,四角放置着盛满冰块的铜盆,丝丝凉意却驱不散众人心头的焦灼。

毛玠风尘仆仆地从长安返回,带回了西边最新的消息。“主公,李傕、郭汜二人,因争权夺利,嫌隙日深。长安朝廷,政令混乱,已无力顾及关东。”他顿了顿,声音压低,“属下依主公之计,厚赂二人近侍,他们已答应,短期内不会理会刘岱可能的上奏。”

这是一个好消息,意味着来自朝廷“大义”层面的直接压力,暂时得以缓解。

然而,毛玠接下来的话,却让众人的心沉了下去。“然则,属下在返回途中得知,幽州公孙瓒已厉兵秣马,准备大举南下,目标直指冀州,双方大战,一触即发。北方……恐怕要彻底大乱了。”

公孙瓒与袁绍!这两个北地巨头。

蔡琰指尖轻轻敲击着案几,目光投向悬挂的巨幅舆图。幽州、冀州、青州……整个北方,即将被卷入战火。

而琰堡,正处于这风暴边缘的兖州。

“山雨欲来啊……”她轻声叹息。

就在蔡琰感叹之时,北方更大的风暴中心——冀州,早已是风雷激荡。

彼时,关东联军讨董瓦解,诸侯各自心怀鬼胎。

号称“四世三公”的袁绍,虽被推为盟主,却因董卓西迁,未能达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初衷,只得屯兵河内,粮草匮乏,形同流寇。

其时,谋士逢纪向袁绍进言:

“将军举大事而仰人鼻息,不据一州,无以自全。”

袁绍深以为然,却叹道:

“冀州兵强,吾士饥乏,若不能取,吾无归所。”

逢纪献计:“冀州牧韩馥,性恇怯,庸才也。可暗结公孙瓒,使其南下图冀州,韩馥必惧。再遣辩士为陈祸福,馥迫于仓卒,必肯相让。”

袁绍从其计,遂修书与公孙瓒。公孙瓒早有吞并河北之心,立即引兵而来,对外宣称将讨伐董卓,实则兵锋直指冀州。

同时,袁绍亦遣外甥高干、谋士荀谌等前往邺城,游说韩馥。

荀谌见到韩馥,劈头便问:“敢问使君,自料宽仁容众,为天下所附,可比袁本初否?”

韩馥答:“不如也。”

“临危吐决,智勇过人,又不如也?”

“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