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兵败汴水的消息,犹如一道晴天霹雳,划破了关东联军讨董大业的天空。
这一消息如同一曲苍凉的挽歌,为这场虎头蛇尾的战争画上了一个令人叹息的休止符。
诸侯们原本还勉强维持着联合对外的表面文章,但随着曹操的失败,他们最后一点遮羞布也被彻底撕下。
酸枣大营名存实亡,各路兵马人心惶惶,开始各自盘算着如何安全地返回自己的领地。
有的将领相互提防,生怕其他诸侯趁机吞并自己的地盘;
还有的则暗中觊觎盟友的土地,企图在混乱中捞取更多的利益。
袁绍与袁术这对兄弟,本应齐心协力对抗董卓,却因争夺冀州、南阳等地的控制权而反目成仇。
他们之间的摩擦日益加剧,甚至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兖州刺史刘岱,眼见局势混乱,也将目光投向了名义上仍属他管辖的东郡太守桥瑁。
桥瑁虽然实力渐强,但在刘岱眼中,他不过是一个可以随意拿捏的对象。
曾经作为联盟纽带的“共讨国贼”大义,如今在赤裸裸的利益面前,已变得如此苍白无力。
诸侯们的野心和私欲如脱缰野马般狂奔,使得整个关东地区陷入一片混乱。
乱象已显,崩解在即,这场原本被寄予厚望的讨董大业,最终以如此不堪的结局收场,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琰堡,书房。
烛火摇曳,将蔡琰与单福的身影投在墙壁上。
毛玠已于日前被派往荆州,执行更为紧密的联络任务,此刻室内仅剩他二人。
蔡琰并未如往常般处理公务或研读兵书,而是亲手烹茶,动作优雅舒缓。
茶香袅袅中,她将一盏清茶推到单福面前。
“先生,”她开口,声音平静,“自先生避祸至此,化名单福,已近五载。承蒙先生不弃,倾囊相授,助琰于微末,挽狂澜于既倒。琰与琰堡能有今日,先生居功至伟。”
单福(徐庶)端茶的手微微一顿,抬眼看向蔡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