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末的话语,如同投入古井的石子,在“磐石”前哨站的指挥室内激起了无声的涟漪。
“第三条路……”
林指挥官重复着这个词,锐利如鹰隼的目光仿佛要将陈末的灵魂剖开,审视其中每一个想法的纹路。空气中的压力陡然增大,连兴奋的技术官赵启明都下意识地收敛了表情,屏住了呼吸。王桐更是感到后背渗出一层细密的冷汗,仿佛被无形的山峦压住。
时间似乎凝滞了数秒。
终于,林指挥官的脸上,那丝凝重的赞赏缓缓收敛,恢复成深不见底的平静。他没有立刻回应陈末的“狂言”,而是转向赵启明,语气不容置疑:“赵技术官,立刻带‘低语者’去技术部,组织人手,按照陈客卿提供的思路进行验证和尝试。”
“是!指挥官!”赵启明一个激灵,立刻抱起那个金属箱子,如同捧着圣物,匆匆离开了指挥室,甚至忘了跟陈末打声招呼。
指挥室内只剩下林指挥官、陈末、王桐,以及几名如同雕塑般沉默的操作员。
林指挥官踱步到主屏幕前,上面显示着基地周边区域的动态迷雾浓度图和兵力部署简图。“陈末客卿,”他背对着陈末,声音平稳却带着千钧之力,“你提供的技术思路,若验证有效,‘磐石’前哨站,乃至‘龙魂’基地,都会记下这份人情。龙魂从不亏待朋友,也从不轻视潜在的威胁。”
他转过身,目光再次落在陈末身上:“你所说的‘第三条路’,概念过于空泛。在末世,空想和口号毫无价值。龙魂需要的是切实可行的方法论,是经得起推敲的数据和逻辑支撑。”
他顿了顿,语气加重:“你想获得与龙魂对等交流的资格,想触碰‘灵犀’和‘锚点’的机密,可以。但前提是,你需要证明你,以及你背后的‘末影’小组,拥有与之相匹配的价值和……可靠性。”
“如何证明?”陈末平静地问,心中已然明了。国家级机器的合作,绝非一次技术提示就能换取。
“一套完整的、可供重复验证的审查流程。”林指挥官直言不讳,“包括但不限于:背景深度核查、能力评估、心理侧写、以及……对‘雾融’现象认知体系的阐述。你需要说服的不仅仅是我,更是我身后的整个‘龙魂’评估系统。”
他按下了通讯器上的一个按钮:“带他们去‘观察区’。启动‘深蓝’协议。”
片刻后,那名神情严肃的少尉再次出现,对陈末和王桐做了一个“请”的手势,眼神比之前更加冷硬。
王桐看向陈末,眼神里带着询问和一丝不安。陈末微微点头,示意他跟上。这一步,在他提出“第三条路”时,就已预料到。想要与巨兽同行,必须先证明自己不是可以被随意踩死的蝼蚁,也不是隐藏着毒牙的蛇。
他们被带离指挥室,穿过几条戒备更加森严的通道,最终进入了一个完全由某种银白色金属构筑而成的区域。这里的空气带着一股 sterile (无菌)的冰冷,灯光是毫无感情的惨白色,墙壁光滑得可以倒映出人影,却没有任何接缝,仿佛是一个整体浇筑而成的盒子。
“观察区”,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被审视、被剖析的意味。
他们被分别带入了两个相邻的、同样风格的房间。房间内只有一张固定的金属椅,和一个嵌入墙壁的桌面,上面摆放着一些连接着线缆的传感器。
“请坐。审查即将开始。”少尉冰冷地交代一句,便退了出去,金属门无声地滑上、锁死。
房间里只剩下陈末一人。绝对的寂静包裹而来,这种寂静并非真空,而是某种吸音材料营造出的、令人心悸的死寂,仿佛连自己的心跳声都被放大了。
陈末在金属椅上坐下,触感冰凉。他没有试图挣扎或呼喊,而是缓缓闭上眼睛,调整呼吸,将【环境感知】的范围收缩到自身周围,仔细体会着这个房间的“规则”。他能感觉到细微的能量场在墙壁间流转,监测着他的生命体征,甚至可能包括脑波活动。
【情报系统】在进入这个区域后似乎受到了某种干扰,信息流变得有些迟滞,但并未完全失效。这让他心中稍定,龙魂的技术虽然先进,但似乎还无法完全屏蔽这种基于规则层面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