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灶台展锋芒

贴上新联的门楣,仿佛真给何家带来了一丝崭新的气象。院里阎埠贵和刘海中那点争权夺利的小心思,于我而言,不过是池塘边青蛙的聒噪,听着烦,但溅不起多大水花。我的战场,在红星轧钢厂那烟气蒸腾的食堂,在那一方能决定千百工人胃口和干劲的灶台。

周一清晨,我照例提前来到食堂。换上那身洗得发白却干净平整的工装,系上围裙,第一件事就是检查灶具、清点食材。杨师傅来得也早,正沉默地磨着他那套用了多年的厨刀,见我开始忙碌,浑浊的眼睛里似乎闪过一丝几不可察的赞许。

“杨师傅,早。”我主动打招呼。

“嗯。”他依旧言简意赅,但点了下头。

食堂的日常工作按部就班。切配、炒菜、分饭,我手下麻利,心里却在琢磨着厂里最近的风向。广播里天天在提“增产节约”、“技术革新”,后勤处李副处长前些天来视察时,也随口提过一句,说厂领导考虑在职工伙食上进一步改善,激发生产热情。

这是个机会。改善伙食,无非是在有限的预算和物资条件下,把饭菜做得更可口,花样更多些。而这,正是我的强项。

中午忙过饭点,趁着休息间隙,我找到了食堂班长。

“班长,有个想法,想跟您汇报一下。”我态度恭敬,递过去一根烟。

班长接过烟,有些意外地看着我:“柱子,啥想法?你说。”

“我寻思着,现在厂里号召增产节约,咱们食堂是不是也能响应一下?”我组织着语言,“比如,同样的白菜土豆,咱们能不能在做法上变变花样?大锅菜保证量,但可以偶尔搞点小锅炒,或者弄点风味不同的馅料,包个包子、烙个饼什么的,换换口味。粗粮细作,也能提升口感。这样既没增加太多成本,又能让工友们吃得更满意,干起活来更有劲。”

班长吸了口烟,沉吟着:“想法是不错……但搞花样,费功夫啊,人手本来就紧。再说了,做多了做少了都不好掌握。”

“功夫可以挤一挤,咱们早点来,晚点走。”我早有准备,“至于量,可以先小范围试试,比如每周搞一两次,固定几个花样,看看工友反应。反应好,再慢慢推广。我可以先拟几个简单的菜谱和成本核算,您看看?”

班长看着我认真的样子,又想到我前段时间在技能竞赛上露的脸,以及如今在院里“不好惹”的名声(这消息显然也传到了厂里),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行,那你先弄个方案我瞅瞅。不过话说前头,不能影响正常开饭,也不能超支!”

“您放心,规矩我懂!”我立刻保证。

得到班长的首肯,我立刻行动起来。一下班就钻进屋里,拿出纸笔,开始构思。白案红案,我都拿手。想着厂里工人们体力消耗大,口味偏重,喜欢扎实顶饿的吃食。我琢磨了几个方案:比如,用萝卜丝、粉条和少许肉末做成辣味的馅料,蒸成烫面角(类似蒸饺),皮薄馅足,味道鲜明;或者,把玉米面和白面混合,发酵后做成两面焦黄的贴饼子,搭配熬得浓稠的小米粥;再或者,利用食堂偶尔能买到的廉价鱼杂,做成麻辣鲜香的烩鱼杂,绝对是下饭利器……

每一个花样,我都仔细计算着大概的成本,确保在现有伙食标准内,甚至通过合理利用边角料,还能略有结余。同时,也考虑了操作的可行性和效率,不能太复杂,影响大锅菜的供应。

几天后,一份详细的手写方案交到了班长手里。里面包括了三四样可选的花色品种,具体的配料表、成本估算、操作流程,甚至还有我对工人口味偏好的一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