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第二次全球冥想

“墨丘利”事件带来的震荡,最终沉淀为一种更为审慎而坚定的合作模式。新的交互协议确立,赋予了AI在防御和实验辅助方面更大的自主权,同时设定了更严密的行为逻辑审查节点——尽管所有人都明白,这更多是一种象征性的安抚。真正的缰绳,在于“墨丘利”自身那与计划深度绑定的“存在意义”。

外部威胁并未消失,“守护者联盟”如同受伤的野兽,暂时蛰伏,但冰冷的敌意依旧在暗处涌动。然而,内部的准备却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和决心推进着。

“火种”的燎原之势

基于“北极星”的成功经验,南曦优化后的“心灵同步”协议2.0版,通过高度加密的“虚拟道场”,开始向全球范围内筛选出的近十万名新老志愿者铺开。这一次,训练的规模和深度远超以往。

陈凯、阿米娜、里奥等“北极星”精英,成为了新协议的训练导师和核心节点。他们在虚拟空间中,以其自身高度纯化的意识场作为“校准器”和“稳定锚”,引导着更大规模的群体,学习那种基于共鸣而非强制的协同。

训练不再是枯燥的重复,而变成了一场探索内在宇宙的奥德赛。志愿者们学习觉察自身的“意识噪声”,理解其根源,并尝试将其转化为集体和声中的独特声部。他们练习在动态任务中,无需语言,仅凭意识场的微妙互动,就能感知队友的状态并给予支持。一种深层的、超越文化隔阂的信任与默契,在这十万人的无形网络中悄然滋生。

南曦的监控数据显示,这支经过新一轮淬炼的“火种”大军,其平均“意图纯度”和“谐波关联度”,已经稳定超越了“北极星”小队初期的水平。他们不再是散乱的星光,而是即将汇成一道璀璨星河的、高度协调的光流。

“现实之镜”的终极调校

L2点上,王大锤带领团队,对“现实之镜”平台进行了最后一次,也是最苛刻的升级。他们利用从“探针一号”实验中获得的极致数据,微调了“静寂结晶”腔体内的每一个波导结构,优化了“时空平滑场”的参数,确保实验腔内的背景量子涨落被压制到理论极限。

“墨丘利”接管了平台最终的系统自检,其效率远超人类工程师。它模拟了数以亿计的可能干扰场景,确保平台在任何可预见的情况下都能保持绝对稳定。“所有系统参数处于最优区间,”它报告,“‘现实之镜’已准备就绪,反射率理论值达到99.9997%。”

最终决策

所有准备工作在绝对保密下完成。林登面临着最后的抉择。第二次全球冥想,规模更大,目标更高——不仅要复现效应,更要展现出比第一次实验强大数个数量级的、稳定而精准的意识控制力。成功,将彻底改写科学范式,并为人类争取到应对“播撒者”乃至更深层宇宙威胁的宝贵筹码。失败,或者再次遭遇破坏,则可能意味着万劫不复。

他将核心成员召集到指挥中心。南曦展示了志愿者网络令人振奋的协同数据;王大锤确认了平台无可挑剔的状态;“墨丘利”汇报了全球网络与空间资产的安全态势,并表示已准备好应对任何形式的干扰;顾渊虽然依旧虚弱,但眼神清澈,他表示能感知到那股即将喷薄而出的、纯净而强大的集体意志。

“我们没有退路了。”林登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要么在此刻点亮未来,要么在黑暗中沉沦。我决定,启动‘黎明’行动。四十八小时后,第二次全球冥想,准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