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曙光战堂”的学员们挥汗如雨,为成为未来栋梁而拼搏时,位于基地另一侧的联合科研中心,同样弥漫着一种无声却激烈的“战斗”氛围。这里没有震天的喊杀声,只有仪器运行的细微嗡鸣、键盘敲击的脆响以及研究人员们压低声音的激烈讨论。然而,这里产出的成果,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前线的一场胜仗。
生物实验室:泥土中的希望
陈教授穿着一尘不染的白大褂,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但眼下的乌青却透露着连日的辛劳。他正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无菌培养皿中几株嫩绿的幼苗。这些幼苗与寻常土豆苗并无二致,只是叶片更加肥厚,茎秆隐隐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淡金色纹路。
“数据稳定,光合作用效率提升百分之四十五,对土壤中残留微弱辐射及异常灵能因子的耐受性远超预期……”他的助手,一位戴着厚厚眼镜的年轻女孩,低声汇报着,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陈教授点了点头,目光中闪烁着如同发现新大陆般的光彩。他们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就是如何利用末世后变异的植物,解决最根本的生存问题——粮食。
灵感来源于一次意外的发现。侦察队在清理一个废弃的生态园时,带回了几株发生了奇异变异的野生土豆植株。它们能在贫瘠且受到污染的土地上顽强生长,但块茎小而苦涩,含有微量毒素,无法直接食用。
陈教授的团队没有放弃。他们提取了这些变异植株的基因样本,与末世前保存的优质土豆种进行杂交筛选,并尝试利用从“育母核心残片”中解析出的、关于生命催化与定向诱导的微弱信息流作为参考,进行极其谨慎的干预。
这个过程漫长而枯燥,失败了无数次。但在无数个不眠之夜的坚持下,转机终于出现。
“第七代杂交样本,‘金纹薯-7号’,”陈教授深吸一口气,指向旁边一个透明隔离箱。箱内模拟着外界的环境,一株健壮的土豆植株下,结着几个拳头大小、表皮呈现健康黄褐色、并带有淡淡金色网状纹路的块茎。“无毒,可食用,口感接近末世前优质土豆,单位产量预估能达到末世前水平的百分之一百二十,且对干旱、低温及轻度土壤污染表现出极强抗性!”
这意味着,即使在末世恶劣的环境中,无需占用大量宝贵的净化土地资源,也能大规模推广种植这种新型土豆!这无疑是给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压力,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消息传出,负责民生和农业的吴姐第一时间赶了过来。当她亲眼看到那饱满的“金纹薯-7号”,并听到陈教授肯定的汇报后,这位一向沉稳的中年女性,眼眶瞬间就红了。
“好……太好了!陈教授,你们……你们这是救了无数人的命啊!”吴姐的声音哽咽了。她比任何人都清楚,稳定且充足的食物来源,对于安抚民心、维持基地稳定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填饱肚子,更是希望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