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祁同伟的语气判断,她几乎可以断定——
在省韦常委会上,陈海的任命已经通过了。
陈海曾是她的老领导,听到这个消息,自然高兴。
更让她暗自松一口气的是,赵东来没被选中。
对她来说,赵东来实在太过纠缠,整天围着她转,想躲都躲不开。
现在眼看要换岗的事黄了,她心头一块石头总算落地,不用被迫调离了。
但她不知道的是,自己听到的只是表象。
真正能拍板的人,不在汉东,而在电话那头。
此时,公安部的陈部长刚听完祁同伟的一席话,心中已然了然。
这哪是汇报?分明是在表态:他对陈海上任,不赞成。
那好办——只要部里这边压一压,事情就成不了。
这种操作对陈部长而言,轻而易举。
在他眼里,沙瑞金算什么?两人管辖范围根本不重叠,上面也管不到具体人事安排。
公安系统有其独立性,地方再强势,也插不进手。
以往各省报上来的人选,只要不过分离谱,他通常都会点头放行。
这次汉东提的陈海,论资历能力也算不上荒唐。
但问题不在人好不好,而在祁同伟认不认。
只要祁同伟不满意,那就是不合适。
就这么简单。
此刻,祁同伟的态度,就是公安部的态度。
想到这儿,陈部长嘴角微扬,语气平和地开口:
“同伟啊,我们这边研究了一下,觉得汉东这位同志,经验还是偏浅了些。
公安厅一把手责任重大,不能由外行来带路。
这个决定,希望你理解。”
他顿了顿,继续道:“我们也知道你们地方有考量,但部里看得更全局些。
这个时候,还得请你支持我们的判断。”
这话讲得极为讲究。
两人通着电话,一句多余的话没有,也没有任何越界的表述。
毕竟通话是要留档的,有些事只能心照不宣。
可正是在这看似公事公办的对话里,彼此的默契展露无遗。
陈部长一句话就把皮球踢回给中央层面:这是部里的决定,和地方无关,请你理解。
就算日后沙瑞金不满、往上反映,查到这段记录,也挑不出半点毛病。
祁同伟自然心领神会。
目的已达,何必再多言?
更何况,陈部长这番说辞,简直像是为他量身定制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