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由他全权主导,进度或许惊人,但隐患也会堆积如山。
这一点,他心知肚明。
再看他手下这些人,又能指望谁?
就拿孙连城来说,这次居然被人推出来反咬一口,举报上级。
李达康岂会看不出背后的风向?
他明白,若此事真的由他亲自牵头,手下人操办执行,到最后恐怕只会落得个民怨沸腾、声名狼藉。
他在京州多年的心血,可能就此毁于一旦。
所以他不能冒这个险。
成大事者,须懂得自保。
这句话,李达康一直记在心里。
所以直到今天,他依然在绞尽脑汁地回避那个问题。
而高育良,是他唯一还能倚仗的退路。
这件事,高育良绝不能向任何人透露半句。
这是他们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也是一种无需言明的约定。
就连祁同伟,也只能靠自己去体悟其中深意。
但此刻,祁同伟所提的思路,恰恰是破局的关键。
让一个人去牵制李达康——这个念头本身,称得上绝妙。
眼下最缺的,正是这样直击要害的谋略。
而现在的祁同伟,显然已经看穿了高育良心底的盘算。
京州的市长?早就是个空架子了。
从高育良开始去省韦党校授课的第一天起,整个京州就彻底落入李达康的掌控之中。
这一点,高育良再清楚不过。
当年他在吕州任书籍时,不也是这样被压得抬不起头?
那时李达康只是个市长,就已经强势到让他步步退让。
为了地方发展,他不得不低头妥协。
如今到了京州,李达康身份更进一步,成了市韦书籍,那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只剩下一条路:硬碰硬。
因此,若想挡住沙瑞金步步紧逼的势头,眼下只有一招可行:
换掉现任市长,再安插一个够分量的人物上去。
一个能真正压制住李达康的人。
想到这里,高育良往后一靠,目光落在对面的祁同伟身上,低声问道:
“同伟,你觉得现在京州这位市长,有没有能力镇得住李达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