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壶关绝唱

魏国,邺城。

当钟会与羊祜带着司马懿溘然长逝的噩耗以及那份狠辣决绝的最终计划抵达时,整个司马府被一种巨大的悲痛与更深的危机感笼罩。司马师,此刻刚刚接过父亲沉重担子的长子,他跪在灵前,指甲深深掐入掌心,血丝渗出,却硬生生将呜咽压回了喉咙深处。

“父亲……孩儿……定不负所托!”他对着那冰冷的棺椁,一字一顿地发誓。

抬起头时,司马师眼中已只剩下狼一般的狠厉与冷静。他迅速召集核心将领,传达了司马懿的遗策。放弃洛阳,迁都邺城,这些都需要时间运作,而眼下,最关键的,就是抓住诸葛亮孤军深入并州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诸葛亮行险,自绝后勤于太行,此乃天赐良机!”司马师的声音因激动和压抑悲愤而微微颤抖,“钟会、羊祜!”

“末将在!”两位年轻却已显露出卓越才华的将领齐声应道。

“命你二人,尽起河北可用之兵,汇合并州留守部队,以雷霆之势,先破张翼、庞德于壶关、天井关,断其后勤!而后,合围晋阳!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诸葛亮及其麾下蜀军精锐,全歼于并州境内!”

“末将遵命!”钟会眼中闪烁着兴奋与野心的光芒,羊祜则更为沉稳,但同样深知此战关乎国运。

魏国这台战争机器,在失去其最高指挥官后,反而因为这份破釜沉舟的遗命,爆发出最后的、也是最凶猛的力量。无数的魏军从河北各郡县、营垒中开出,旌旗招展,刀枪如林,如同滚滚铁流,涌向太行山隘口。

太行山巍峨的轮廓在秋日晴空下如同沉默的巨兽,壶关与其侧翼的天井关,便是卡在这巨兽咽喉处的两颗铁齿。关墙之上,“汉”字旌旗在带着寒意的山风中猎猎作响。张翼按剑而立,目光沉凝地眺望着关外逐渐汇聚、如同乌云压顶般的魏军旗号。庞德站在他身侧,摩挲着手中的长刀,面色同样凝重。

“来了……果然来了……”庞德握紧了手中的长刀,声音低沉,“丞相……真乃神人也。”

他们想起了数日前,丞相诸葛亮决定冒险穿越太行山,奇袭晋阳时,对他们二人的嘱托。

当时,丞相轻摇羽扇,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伯恭、令明,此番我率主力行险,需你二人留守壶关、天井关一线,虚张声势,牵制当面魏军。”

他特意强调:“若……若发现后方有大队魏军逼近,意图断我归路,合围于我。你二人……不必死守,可相机撤离。或南退潼关,与陛下汇合;或……若情势允许,北上来寻我。切记,保全兵力为上。”

当时张翼和庞德虽领命,心中却存有疑虑。如今,看到眼前这远超预期的魏军规模,他们才彻底明白,丞相早已料定司马懿会不惜代价前来围歼。诸葛亮行此谋划之时,自然是算到了,他的谋划若成,壶关必为死地,但是若是他撤走所有兵力,实在是太过明显,以司马懿的谨慎程度,未必会上当,所以临行之前告诉他们,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可以先行撤离。

“张将军,”庞德看向张翼,“是否按照丞相军令,现在撤退。”

撤?这个字眼让关墙上所有听到的将领和士卒都看了过来。空气中弥漫起一种复杂难言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