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与此同时,来自其他两路的消息也相继传来:
东路魏延回报:函谷关魏军守备异常顽强,且关后似乎有援军不断补充,佯攻牵制效果不佳,司隶魏军主力并未被大量吸引。
中路朱然、陆抗回报:虽成功自蒲坂津渡河,但在北上安邑、东进河内的过程中,遭遇魏军陈泰所部的顽强阻击!陈泰同样未去辽东,而是秘密部署在了河东-河内一线!
淮南陆逊紧急军报:淮南局势骤变!还没等他策应诸葛诞的反叛,钟会就以雷霆手段,迅速平息了叛乱,并已将诸葛诞和王凌斩杀,淮南局势已被钟会稳定,他亲自带兵,防守严密,无隙可乘,双方陷入对峙。
一切的一切都表明,司马懿早已洞悉了诸葛亮的战略意图,并布下了一张大网。辽东毋丘俭或许是真叛乱,但司马懿显然将其视为次要问题,甚至可能借此为幌子,将真正的精锐暗中调往了西线,就等着诸葛亮自投罗网!
“司马懿本人……现在何处?”诸葛亮沉声问道。
很快,“天眼”拼凑起来的情报指向了一个方向——辽东!司马懿竟然以近七十高龄,亲自去了苦寒的辽东平叛!这完全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诸葛亮内心:好个司马懿!真是敢行险招!他赌自己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平定毋丘俭,赌我能被司马师和陈泰拖在西线!这份魄力和算计……
诸葛亮瞬间明白了司马懿的全盘谋划:以自身为饵,亲赴辽东,示敌以“弱”与“被牵制”,实则暗中将最精锐的部队和最能干的儿子、部将调往西线,布下陷阱。若诸葛亮按兵不动,他则快速平定辽东,稳固后方;若诸葛亮中计北伐,则正好落入其圈套!
如今,局面已然明朗。奇袭失败,战略主动权部分丧失。蜀汉三路大军,皆与严阵以待的魏军陷入对峙。
渡河奇袭的计划破产,诸葛亮当机立断,改变策略。
“传令:全军后退十里,择险要处,就地扎营,构筑防线!”诸葛亮的声音恢复了往日的冷静,“魏延所部,停止强攻函谷关,依托潼关构筑营垒,转为守势,保存实力!朱然、陆抗所部,稳固蒲坂津北岸桥头堡,但不可冒进,与陈泰部对峙即可!”
他知道,此刻已不能指望迅速打开局面。当务之急,是稳住阵脚,避免被以逸待劳的魏军反击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