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梓潼对决

当诸葛亮的帅旗出现在梓潼关外十里坡时,张登手中的长戟正在城头滴下第三滴冷汗——关下那些跪迎丞相的百姓里混着昨夜给他送过密信的佃农,而李严在府中摔碎的茶盏碎片上,正映出司马昭密信里那句:“若不能胜,便焚粮。”

---

益州的深秋,山色依旧苍翠,但空气中已弥漫着肃杀与不安。李严在梓潼打出“清君侧”旗号的消息,如同野火般席卷蜀地,引发了巨大的震动。然而,这震动并非全然倒向李严。

当“诸葛亮亲率大军平叛”的消息传来时,另一种更加汹涌的浪潮,在蜀中大地澎湃而起!

从成都北上的官道上,那支代表着季汉正统与希望的军队,在“汉”字大旗与“诸葛”帅旗的引领下,浩浩荡荡向北开进。军中核心,是诸葛亮从长安带回的部分中央禁军以及沿途不断汇入的、忠于朝廷的郡兵。更令人动容的是沿途的景象。

诸葛亮所过州县,百姓闻讯,竟自发箪食壶浆,夹道迎候!

“丞相!是丞相来了!”

“丞相定能平定叛乱,还我蜀中安宁!”

“狗日的李严,勾结豪强,想让我们再回去过苦日子吗?休想!”

“乡亲们!丞相的新政让咱们有了自己的田,娃能读书,病了有医官!谁跟丞相过不去,就是跟咱们过不去!”

那些曾经在地方豪强鼓动下,或因畏惧而沉默,或因小利而动摇的普通百姓、底层农户,此刻见到他们心目中如同神只般的丞相亲临,积压的情绪瞬间爆发!他们用最朴素的行动,表达了对诸葛亮及其新政的支持。许多之前蒋琬、费祎在成都难以有效动员的预备役兵员,此刻竟纷纷离开家乡,主动加入到丞相的平叛队伍中,使得诸葛亮的兵力如同滚雪球般增长。

诸葛亮看着夹道欢迎的百姓,不禁感叹道:这就是民心啊!以前在史书里看‘箪食壶浆’还没啥感觉,亲身经历才知道有多震撼!李严这老小子,真以为靠着几个地主老财就能成事?他根本不懂什么叫人民战争!

诸葛亮端坐于四轮车上,羽扇轻摇,面容沉静,但心中亦是感慨万千。他深刻体会到,自己这些年推行的一系列惠民政策——抑制豪强、兴修水利、推广农技、设立医馆、普及教化——看似触及了部分既得利益者,却真正赢得了底层民众的拥戴。这,才是政权最坚实的根基!

大军行进极其迅速。诸葛亮一方面利用民心士气,一方面精准调度。他命令驻守汉中的王平率无当飞军出葭萌关,自北向南压迫;命令在后方追击李严残部的张翼加速进军,自东向西合围。三路大军,如同三支利箭,精准而迅速地射向叛乱的核心——梓潼。

梓潼,乃成都北方重要屏障,地势险要,素有“蜀北锁钥”之称。李严在此经营日久,将其作为叛乱的大本营。欲取梓潼,必先攻克其南面门户——葭萌关。

守卫葭萌关的,是李严的旧部,裨将军张登。此人性情耿直,勇武有余而智谋不足,长期以来确实因非荆州嫡系而感觉晋升无望,对诸葛亮重用荆襄派和降将心存芥蒂。李严起事时,以“清除权奸,重用益州才俊”为诱,成功说动了他,使其成为了叛乱的前锋。

当诸葛亮的大军如同赤色潮水般涌至葭萌关下时,张登站在关墙之上,望着那面熟悉的、代表着无上智慧与权威的“诸葛”帅旗,以及关下军容严整、士气高昂的朝廷王师,他的心,瞬间沉了下去。

冷汗,不自觉地从额角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