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安陵郭门外。(第一个刺杀现场)
袁盎因谏阻梁王为储一事,声望更隆。这日,他处理完公务,乘车返回在安陵附近的别业。(袁盎日常)
暮色四合,道路显得有些冷清。突然,数名黑衣人如同鬼魅般从道旁树林中窜出,拦住了去路!车夫大惊失色。(刺客现身)
为首刺客踏步上前,声音沙哑而凶狠:“敢问车中可是袁盎袁大人?”
袁盎撩开车帘,神色镇定:“正是老夫。尔等何人?意欲何为?”(袁盎的镇定)
那刺客竟不隐瞒,狞笑道:“袁大人,你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我等奉梁王之命,特来取你性命!为梁王‘清道’!”
“梁王?!”袁盎瞳孔猛缩,瞬间明白了所有,一股悲凉涌上心头,“刘武!你竟如此丧心病狂……”话音未落,刺客的利刃已带着寒光刺到!(关键事件:刺杀袁盎)
“噗!”利刃入肉的声音在寂静的暮色中格外刺耳。袁盎这位耿介忠直的老臣,瞪大着双眼,缓缓倒在血泊之中,至死仍带着难以置信的悲愤。(袁盎之死)
紧接着,长安城内及周边,接连发生针对朝臣的恐怖刺杀!(刺杀蔓延)
御史大夫、负责礼仪的官员、参与朝议的郎中……十余名大臣或在家门口,或在赴任途中,或在郊野,被突然出现的刺客杀害!刺客行凶后,嚣张地留下类似的话语:“为梁王清道!”(关键事件:连环刺杀,震动朝野)
短短时日,长安城风声鹤唳,人心惶惶!公卿大臣人人自危,出门必带大批护卫,朝会时都神色不安,互相交换着惊恐的眼神。(长安恐慌)
消息如同晴天霹雳,震动了未央宫!(景帝震怒)
“岂有此理!!”景帝刘启拍案而起,龙颜震怒,浑身都在颤抖,“刘武!朕的好弟弟!你竟敢……竟敢遣刺客行凶!杀朕的重臣!!杀谏阻你的忠良!!你这是要造反吗?!!”(关键转折:景帝震怒,兄弟情裂)
巨大的背叛感和帝王的威严受到严重挑衅的愤怒,瞬间淹没了曾经对弟弟的感激和手足之情。
“查!给朕彻查到底!”景帝咆哮着下令,“无论牵扯到谁,无论他是什么身份,一律严惩不贷!朕要一个交代!”
廷尉(最高司法官)等酷吏部门倾巢而出,雷厉风行。(关键行动:朝廷严查)
线索很快指向了睢阳。种种证据表明,幕后主使正是梁王刘武的心腹谋士——公孙诡、羊胜!(锁定凶手)
景帝连续派出数批严厉的使者,持天子节杖,直驱睢阳梁王宫!(使者赴梁)
“大王!长安使者又来了!这次……这次气势汹汹,手持天子旌节,点名要公孙先生和羊先生!”侍卫急匆匆地禀报。
刘武脸色惨白,瘫坐在王座上,之前的暴戾和疯狂早已被无边的恐惧取代。(刘武的恐惧)
他知道,完了!事情彻底败露了!皇兄这次是真的怒了!
公孙诡和羊胜如同丧家之犬,跪在刘武面前瑟瑟发抖:“大王!救救我们!我们可都是为了大王啊!”
刘武看着他们,眼中闪过一丝挣扎,但很快被更强烈的自保欲望淹没。他痛苦地闭上眼,挥挥手:“你们……自寻生路去吧……”(关键事件:刘武放弃心腹)
走投无路的公孙诡、羊胜,最终在后宫隐秘处悬梁自尽。(关键人物结局:羊胜、公孙诡自尽)
使者将两人的尸体带回长安复命。(象征性交代)
虽然主犯伏诛(自尽),但梁王刘武作为幕后指使者的嫌疑,已是铁证如山。(刘武罪责难逃)
景帝刘启对这个结果并不满意。他没有立刻严惩刘武,但兄弟之情已然荡然无存。(景帝的余怒与疏远)
一道接一道冰冷的诏书发往梁国:
削减梁国封地!(削藩)
收回天子旌旗及所有僭越的仪仗!(剥夺特权)
严厉申斥!(精神打击)
**限制王府属官编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