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伯乐,拥有在沙砾中发现钻石的眼光和不顾一切将其追回的勇气。萧何月下狂追韩信的决绝警示后世:发现核心价值时,任何犹豫和程序都可能铸成大错。关键时刻的果敢押注,往往能扭转乾坤的命运轮盘。
三、登坛拜将:暗度陈仓定鼎策(韩信逃亡后第三日,南郑拜将坛)
汉王宫大殿的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刘邦如同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脸色铁青,胸膛剧烈起伏。案几上的酒樽、竹简被他拂落一地,一片狼藉。下面跪着的萧何,官袍上还沾着夜奔的尘土草屑,形容略显狼狈,但腰杆却挺得笔直。
“好你个萧何!”刘邦的声音因为暴怒而颤抖,“孤的丞相!孤的左膀右臂!招呼都不打一个,就敢连夜跑出去追一个逃兵!三天!整整三天不见人影!孤还以为你他妈也跑了!投奔项羽去了!让孤一个人在这南郑等死!!”他猛地一拳砸在案几上,发出巨大的声响,“说!那个韩信!一个钻过人家裤裆的无名小卒,一个管粮仓的芝麻官!他有什么好?!值得你萧丞相放着国家大事不管,像条狗一样连夜追出去?!你给孤说清楚!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孤…孤连你一起砍了!”
面对刘邦狂风暴雨般的怒火,萧何深吸一口气,抬起头,目光坦然而坚定,那是一种看透未来、孤注一掷的决然光芒:
“大王息怒!臣追的,不是一个普通的逃兵,更不是管粮仓的小官!”他声音沉稳有力,字字清晰,如同重锤敲击在殿内每一个人的心上,“臣追的,是丢失的万里江山!”
“什么?!”刘邦和殿内夏侯婴、樊哙、周勃等重臣都愣住了。
萧何毫不退缩,迎向刘邦错愕而依旧愤怒的目光:“臣请问大王,您麾下的将领,如樊哙、周勃、灌婴等将军,勇猛否?”
“自然勇猛!皆是百战猛将!”刘邦不明所以。
“大王欲与项羽争天下,靠这些勇猛之将,足矣否?”萧何再问。
“这…”刘邦一时语塞。项羽?那个霸王!他自己都深知其可怕。
萧何猛地提高声音,如同平地惊雷:“诸将虽勇,易得耳!天下之大,寻百十个樊哙、周勃这样的猛将,并非难事!然——”他一字一顿,掷地有声:
“至如韩信者,国士无双!”
“国士无双?”刘邦和众将都被这个前所未有的顶级评价震住了。
“是!国士无双!”萧何斩钉截铁,“此人胸怀韬略,腹藏百万甲兵,其才,足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大王若只想安心做个汉中王,偏安一隅,则韩信无用,跑了也就跑了!但大王若志在天下,欲诛暴楚,问鼎中原,则非韩信不可!非此人,无人能与大王共谋此等大事!此乃天赐汉室之瑰宝,岂能任其流落他方?!臣深知其重,故不及禀报,冒死追回!请大王明鉴!”
殿内一片死寂。樊哙、周勃等将领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和不服气,但萧何那“国士无双”四个字的分量太重了!刘邦脸上的暴怒如同潮水般迅速退去,取而代之的是极度的震惊和严肃。他了解萧何!这个老伙计,稳重如山,从不妄言!他竟用“国士无双”、“非信不可”这样的词来形容那个钻裤裆的韩信?!难道……自己真的错把明珠当鱼目了?
良久,刘邦缓缓坐回王座,眼中的怒火已被一种前所未有的郑重和探询取代:
小主,
“好!萧何!孤信你!孤就看看,这‘国士无双’的韩信,到底是龙是虫!传孤旨意:择吉日,筑高坛!斋戒沐浴!孤要——拜韩信为大将军!”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大将军!那可是全军统帅!位在诸将之上!
数日后,南郑城外,一座庄严肃穆的拜将坛拔地而起。坛高三丈,黄土新筑,旌旗猎猎。刘邦斋戒三日,身着玄端礼服,神情庄重。汉军诸将,包括满脸不服的樊哙、周勃等人,皆按剑肃立坛下。气氛凝重而诡异。没人相信那个曾钻过胯的韩信真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