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南方的诱惑与暗流

天朝魂 蓝兰预雨 2554 字 24天前

“不行啊大人!泥太深了!根本使不上力!” 一个士兵喘着粗气喊道,脸上分不清是汗水还是泥水。战马也疲惫不堪,打着响鼻,马蹄在湿滑的地面上不住打滑。

更可怕的是楚人的袭扰。他们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像幽灵一样潜伏在茂密的丛林和迷蒙的雨雾之中。

小主,

“嗖!”一支涂着毒液的竹箭突然从林间射出,精准地命中一名正在推车的周军士兵的脖颈。士兵闷哼一声,倒地抽搐。

“有埋伏!戒备!” 指挥官声嘶力竭地大喊。

但箭矢如雨点般从四面八方射来,伴随着楚人尖锐刺耳的呼哨声和吼叫。周军士兵穿着沉重的皮甲和青铜甲胄,在泥泞中行动迟缓,成了活靶子。每一次遭遇袭扰,都伴随着士兵痛苦的哀嚎和倒地声。

昭王站在相对干燥的高地上,望着陷入困境、士气低落的大军,脸上的意气风发早已被焦躁和愤怒取代。“无耻荆蛮!不敢堂堂正正一战,只知行此鬼蜮伎俩!”他狠狠一拳砸在旁边的树干上,震落几片湿漉漉的树叶。军需官跌跌撞撞跑来:“王上!军中疫病开始蔓延!草药……草药快用尽了!粮草转运也极其困难!”

战争变成了消耗战、泥潭战。周军虽然凭借强大的实力和精良的装备,在几次主力遭遇战中击溃了楚人集结的部落武装,焚烧了一些村寨,但始终未能找到并摧毁楚人的核心力量,更别提有效控制那些星罗棋布、路径隐秘的铜锡矿山了。楚人化整为零,神出鬼没,让周军疲惫不堪,损失日益增大。昭王夺取“金道锡行”的雄心,被荆楚的泥沼和丛林一点点消磨。周军虽具实力优势,却深陷楚地游击泥潭,进退维谷。

6:汉水惊魂——胶舟的致命陷阱

约公元前977年夏(一说公元前982年),汉水渡口

身心俱疲的周军终于抵达了北返的必经之路——汉水。宽阔的江面在夏季丰水期显得更加浩渺湍急,浑浊的江水奔腾咆哮,冲击着两岸的岩石。昭王望着这滔滔江水,归心似箭,更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挫败感。南征的目的远未达成,虽然抓了些俘虏,抢掠了些物资,但最重要的“金道锡行”依然牢牢掌握在狡猾的楚人手中,大军却已折损近半,士气低落。

“速速征集所有渡船!尽快渡河!” 昭王的命令带着不容置疑的急切。他只想尽快离开这片给他带来无尽麻烦和耻辱的土地。

然而,汉水两岸的船只早已被楚人坚壁清野,藏匿或毁坏。负责搜寻船只的将领回报,只找到一些破旧不堪的小渔船,根本无法承载大军和辎重。昭王的脸色阴沉得可怕。

就在周军上下焦虑万分之际,一队楚人打着表示顺服的旗帜,出现在了江对岸。为首的是个看起来颇为精明的长者(可能是部落首领的代表),隔着江水高声呼喊:“尊敬的大周天子!前番冲突,实属误会!我们楚地鄙陋之人,见识短浅,冒犯了天威,如今追悔莫及!得知天子欲渡河北归,特奉上我们倾尽全力赶制的渡船数艘,以表悔过臣服之心!只求天子宽恕吾等罪责!”

很快,几条看起来颇为崭新、体积也足够大的木船被推入了水中,由楚人水手操舟,缓缓向周军所在的北岸驶来。船身似乎刚刚刷过桐油,在阳光下泛着润泽的光。

决定性事件:楚人献上表面顺服、内藏杀机的“胶合舟”。

昭王的亲信护卫,车右姞穰,一个忠诚勇猛、经历过多次战阵的老兵,仔细打量着这些靠近的船只。他蹲下身,用手摸了摸船船舷,又凑近闻了闻。“王上,”他低声对昭王说,眉头紧锁,“这船……新得有些不寻常。而且,有一股……奇怪的胶味?不像寻常的榫卯和钉钉。” 他本能地感到一丝不安。

旁边急于渡河的另一位将领却不以为然:“姞穰,你也太小心了!楚人见识了王师天威,这是畏惧了,在献媚讨好呢!你看这船,又大又新,正好解我们燃眉之急!难道还怕这帮吓破胆的蛮子使诈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