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这是为什么

所谓策论就是指如何治理国家,如何使国家繁荣昌盛,百姓该如何安居乐业。

兵法自然无须多言,就是指如何带兵打仗。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绝不是因为杨士奇的缘故。

而是朱雄英一直认为,行军打仗,并非全都是武将的任务。

士子尚武之风应该盛行。

即便是朝廷的文官,在必要时,也可以投笔从戎。

封侯定远,又该是何等的威风。

即便是唐朝时,书生也是随身携带佩剑,遇到不公事,也愿拔刀相助,多行仗义之事。

直到宋朝,赵氏黄、袍加身,开始推行杯酒释兵权。

更是疯狂打压汉人的尚武之风。

“东华门外唱出方是好男儿!”的谬论,也是由此而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彻底将整个民族的尚武之风打压的点滴不剩。

即便到了国家灭亡时,数十万人蹈海悲壮殉国,依旧不敢拿起武器反抗。

说的直白一点,就是一群没有卵、蛋的窝囊废。

大宋的教训就摆在眼前,所以大明一定不会重蹈覆辙。

朱雄英自己也绝对不能允许这种自毁长城的事情再次发生。

想到这里,朱雄英便主动前往皇宫,将自己的想法说给朱元璋听,希望皇爷爷能够支持自己的决定。

翌日。

早朝。

百官上朝,例行朝拜之后。

赫然发现,许久不见的皇孙朱雄英,居然会坐在陛下的身旁,这让不少大臣心中没来由一阵发寒。

以往他们这些臣子从未将皇孙殿下当回事,但近期发生的一桩桩,一件件大事,哪一件少了皇孙的身影?

见群臣没有上奏的意思,朱元璋这才笑吟吟的开口道:“大孙,既然他们不说,那就你来说说。”

可以说朱元璋对朱雄英的宠溺,早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只要是大孙想要的,必定会想法设法去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