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总数九万已经很不错了。
但这九万兵马,要是挑出来四十岁以上的兵卒,恐怕能战之兵还不足六七成。
除掉虎头关被哲别大军杀死,杀伤,还有跳掉的兵卒,整个北防线,恐怕也凑不够六万兵马。
再说,叶十三已经让大金与巴立两个部族归顺大夏,而且又打下了元蒙皇都查尔津城。
如此一来,叶十三就是分兵布防这些地方,都巴不得把手中的兵马劈成两半来使用。
虎头关已经有近三四万的元蒙大军把守,叶十三他拿多少兵马去收复虎头关?
如果把驻扎在查尔津城,还有大金与巴立的驻军,全部拉到虎头关的战场,那也不一定会赢
何况,叶十三也不敢从他打下的这些地方撤兵,一旦兵力减少,周边部族就会趁空作乱,从而进一步和叶十三对抗。
朱不治眼中透出一线生机,不似方才那般虚弱,目光望着肃王,急道:“眼下元蒙军队逼近京都,地方军队溃散不少,你可有退敌良策?”
退敌良策?
既然哲别所到之处,地方部队一战即败,朝廷又无法就近调集军队抵御哲别的挺近。
地方军队本来兵数不多,有驻军的也是边境一带,依靠地方衙门的兵力,还远远不足以和元蒙鞑子抗衡。
加上近几年南涝北旱,户部给兵部拨不成粮饷,地方驻军数量就少之又少。
朝廷对于军队的支出,也仅仅是南北防线上的投入。
即就是这样,边军也经常被层层克扣粮饷,到了底层兵卒手里,吃饱肚子都难。
按朝廷的粮饷来看,边军粮饷还算最高的了,底层兵卒足可以拿到五两银子的月饷。
要知道,在内地,一名底层兵卒,其月饷还不足二两银子。
一说御敌,众臣都装聋作哑。
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国库没钱,拿什么来招募兵卒?
酒碗月饷二两银子,那你也得拿出来呀!
当兵吃粮,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可你上边把人家的卖命钱挂在账上。
鬼才给你卖命,只要是人,都会算账。
那好!
无人应征,那就抓丁。
抓丁也难啊!
就是二丁抽一,你也得给饭吃,征集三两万兵马,你户部就得拿出足够的粮食来。
战马吃草,兵卒吃粮,这道理,狗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