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扬州“分赃大会”后,休整五日,那支刚刚品尝过鲜血与财富滋味的“淮右忠义军”,便已迫不及待地想要踏上新的征程。他们的欲望,如同被点燃的干柴,需要更多叛逆的家产和土地,来作为燃料。

皇帝朱由检,没有让他们等太久。

中军大帐一声令下,驻扎在扬州城外的四万天子亲征大军,正式拔营启程。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苏州,江南叛军的最后巢穴!

大军分为两部。两万玄甲神武军,簇拥着天子的龙旗与御驾,居于中路,他们如同沉默的钢铁山脉,是整个军团最坚实的脊梁。而两万赤甲淮右忠义军,则在李本固和常经武等新晋将领的带领下,作为大军的先锋和两翼,他们像两股奔腾的赤色岩浆,充满了对外掠夺的狂热和对军功的无尽渴望。

这支赤黑相间的死亡洪流,沿着大运河,向着苏州的方向,缓缓地、却又充满了无可阻挡的威压,碾了过去。

与此同时,长江以西,镇江府。

刚刚光复此地的梅春,也接到了由东厂信使送来的、皇帝的亲笔圣旨。

圣旨的内容,让整个孝陵卫大营,都为之沸腾。

朱由检在圣旨中,对梅春及其麾下孝陵卫“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忠勇,给予了最高规格的褒奖。他不仅不问其“兵谏”之罪,反而追赠其先祖梅殷“忠愍”谥号,并正式授予梅春“平叛左路总兵官、太子少保”之衔,令其部即刻东进,与御驾亲军,合围苏州!

“弟兄们!”梅春手持圣旨,对着他那一万五千名军容严整的孝陵卫将士,声音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激动,“陛下,没有忘记我们!太祖皇帝,也没有忘记我们!二百五十年的等待,今日,便是我等孝陵卫,重振雄风,为国尽忠之时!”

“为陛下效死!为太祖靖难!”

一万五千人的怒吼,响彻云霄。随即,镇江城门大开,这支同样身披赤红色铁甲的、充满了古典悲壮色彩的“太祖之盾”,也踏上了东征之路。

苏州城外,叛军大营。

沈逸,这位曾经智珠在握、意气风发的叛军领袖,此刻正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焦躁不安。

扬州陷落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将他所有的战略部署,都打得粉碎。更让他恐惧的,是皇帝在扬州所推行的那套“不留钱的屠杀”和“裂土分奴”的酷烈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