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攻打建康的前夕

二月初一·建康城外

时光飞逝,又熬过了艰难的十三天!建康城外的局势,已然天翻地覆。侯景叛军的规模依旧在疯狂膨胀,建康周边郡县零散的梁军、闻风而来的流民、乃至一些心怀异志的地方豪强武装,纷纷汇聚到侯景那面仓促树起的大旗下。短短时日,侯景麾下号称的兵力,已从最初的十万,急剧飙升到了骇人听闻的二十万!

然而,在这庞大的数字背后,是侯景内心深处难以言说的虚浮与焦虑。他清楚地知道,这二十万人中,真正能算作正规军、可堪一战的,只有他自己从石头城带出来的五千核心老卒,以及京口大营守将庄胜率军成建制投降带来的三万人马。满打满算,能依靠的骨干不过三万五千之数。

其余十几万人,大多是乌合之众,或是被裹挟的百姓,或是只想趁乱劫掠、浑水摸鱼的投机之徒,打顺风仗或许还能壮壮声势,一旦战事不利,顷刻间就会作鸟兽散。

“二十万……呵呵,听起来吓人而已。”侯景在中军大帐内踱步,帐外是喧嚣鼎沸、纪律涣散的庞大营地,他的眉头却始终紧锁,“真到了刀刀见血的时候,能靠得住的,还是咱们自己的老兄弟。”他对侍立一旁的王伟、徐思玉等心腹叹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底气不足。

谋士徐思玉察言观色,深知主公忧虑,他上前一步,自告奋勇道:“大将军,建康城内情况不明,萧衍老儿究竟还有多少底牌,我们一无所知。属下愿以讲和为名,亲自入城一行,一则探听虚实,观察守军士气、城防布置;二则,或许能迷惑萧衍,为我军调动争取时间。”

侯景眼睛一亮,眼下强攻风险太大,若能通过谈判窥得城内虚实,甚至拖延时间,自然是上策。“好!思玉有此胆识,甚好!你即刻准备,进城去见那老皇帝!”

---

建康宫城·内殿

梁帝萧衍此刻正坐在内殿的软榻上,手中虽然捻着佛珠,但微微颤抖的手指暴露了他内心的惊涛骇浪。他做梦也没想到,侯景之乱会发展到如此地步!不止是江南流民,连京口大营这样的重镇都整军投敌!

去岁北伐,精锐中军损失殆尽,如今偌大的建康城,能战之兵竟只剩下一万余人!他迫切需要时间,需要等待散布各地的宗室诸王和州郡兵马前来勤王救驾。

因此,当内侍禀报侯景派来使者徐思玉请求讲和时,萧衍几乎是迫不及待地答应了。“快宣!朕要亲自问他!”

在内殿接见徐思玉时,萧衍为了显示天朝上国的气度和谈判的“诚意”,下意识地就想屏退左右侍卫。

一旁的中书舍人高善宝大惊失色,急忙上前一步,压低声音劝阻:“陛下!万万不可!徐思玉乃是从叛军营中来,是真是假,是忠是奸,难以分辨!岂能让其与陛下独处一殿?若有闪失,臣等万死莫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