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去执行?铫期几乎立刻做出了决定:自己去!唯有他亲自前去,才能取信于多疑的敌人,也才能随机应变,说服盖延配合。 他将计划秘密告知了冯章。
冯章听后大惊,坚决反对:“铫将军!你乃军中支柱,岂可亲身犯此奇险?万一有失,我军将万劫不复!”
铫期坚定地说:“大将军,盖延不可不救!且此计虽险,却是目前唯一可行之法。我意已决!若我不归,军中事务,皆托付于大将军了!”
他语气决绝,不容反驳。
冯章深知铫期性格,知其已下决心,只能含泪应允,暗中调派最精锐的部队在约定地点接应。
于是,铫期卸下铠甲,只着一身普通文士衣衫,未带兵器,仅带两名随从,打着白旗,竟光明正大地向着域外异族大营策马而去。
异族哨兵发现后,大惊失色,立刻上报。敌军主帅闻报,更是惊讶不已:汉军主要谋士,竟敢孤身前来?
铫期被带入中军大帐,面对虎视眈眈的异族将领和凶悍的卫士,他面无惧色,从容施礼,朗声道:“大汉讨逆军中郎将铫期,特来拜会大王。”
“铫期?你来做甚?莫非是来求饶?”主帅冷笑问道。
铫期摇头,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无奈与忧虑:“非为求饶,实为求生,亦为将军之前程而来。”
他顿了顿,开始施展其谋略,语气诚恳甚至带着一丝“推心置腹”:“我大汉天军虽暂受挫,然根基未动,援军不日即至。将军虽勇,然孤军深入,补给艰难,西域诸国反复无常,岂是久恃之道?久战之下,胜负难料。我主将盖延,性如烈火,宁死不屈,将军杀之,不过得一忠魂,于战局何益?反激我全军死战之心,于将军大大不利。”
他话锋一转:“不如,由我劝说盖将军,暂示归顺。我可二人皆留于贵营为质。如此,既可暂缓我军攻势,令将军可从容应对东北战事(暗示他们知道另一路敌军的存在),又可示天下以大王仁德。待局势明朗,若大王果真天命所归,我二人倾心归附,岂不美哉?若不然,届时再杀我二人,亦不为迟。此乃万全之策,于双方皆有利,请大王三思。”
这一番话,半真半假,既有威胁(援军将至、死战),又有利诱(缓和局势、彰显仁德、可能得到两员大将),更是抓住了敌人主帅既想取胜又不愿付出太大代价、可能还对招降名将存有幻想的心理。
异族主帅果然被说动了。他沉吟良久,觉得铫期所言似乎有些道理。留下这两个重要人物为质,确实能牵制汉军。
若能劝降,更是大功一件。即便不成,到时候再杀也不迟。在他看来,铫期孤身前来,已是瓮中之鳖,玩不出什么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