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条约

新历三年。

倭国灭。

舰队满载而归。

带兵作战的袁虎和万谦虽然对殷灵毓的叮嘱不解其意,但是还是揪着那死狗天皇在条约上签字画押了一遍才杀。

他们攻打倭国用的是倭国前明时的侵略作为借口。

他们是没有反清复明,不代表他们不可以为大明翻旧账啊!

大明还给大汉报昔日之仇呢!同为汉人,这不得投桃报李一下?

再说了,现成儿的,还活着的前皇帝不也说过倭子卑贱,反复无常,他们不管从哪个角度都是师出有名好吧!

没了心气儿,窝在家里安生过日子的康熙:……

万谦看看手里的条约。

《江户条约》。

也没什么,就是把倭国领土纳入华夏,所有矿产资源归属华夏,倭人全部服劳役,且欠华夏十亿两白银的赔偿款罢了。

问题是,倭国他们都打下来了啊?倭人都阉了挖矿去了,这些东西本来就是华夏的了好不好。

首领非要这么张纸做什么?

还非写个十亿两,这倭人全死了也还不完吧?

算了,一群海盗,杀了多少汉人呢,还隐瞒大金矿大银矿不上报,万谦也不同情,把事情往脑后一扔,高高兴兴把条约收了起来,等回到华夏后交给了殷灵毓。

殷灵毓心满意足的将其和紫禁城里那方传国玉玺放到了一起。

工业化没有那么简单。

殷灵毓从前也基本很难攀爬科技树到这么高的地步。

现在她也有很多东西得靠回忆去摸索尝试了。

瞥了眼手里的试剂,殷灵毓颤了颤眼睫,简易口罩后是一个苦笑。

当年他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哪怕站在肩膀上,也好难。

华夏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大获成功。

虽然远未达到人人富裕水平,但大面积饿死人的惨剧已基本绝迹。

土豆,玉米,红薯的种植面积飞快增长,成为应对粮食短缺的救命粮,华夏农学院研究的早期高产小麦,水稻种子也开始在试验田试种,简易化肥和新式农具也基本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