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第一次拥有了自己水田的李世华,天没亮就早早地从床上爬了起来,已经临近谷雨时节,稻种得尽快播下去。
分田分地时,李世华家分到了五十斤的稻种,这是他们家一年的希望所在,一亩地按8斤稻种算,他们家六亩水田完全够了;
如果能保证出秧率,应该还有一些剩余,稻种已经发好芽,秧田两天前也已经整好,就差播种了,这个也是技术活,一定要洒的够匀称,这样出秧的质量就越高。
“铁头他娘,我去播种去了!”
李世华给他婆娘打了一个招呼,就挑着发好芽的45斤稻种去秧田了,他对自己的播种技术有信心,省下来5斤稻种一家人还能吃几天。
他一家总共6口人,俩老俩小加上他俩夫妻,标准的上有老,下有小,正是需要他出大力的时候。
他爹娘和婆娘同样也要干活,俗话说得好,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田间地头,正是用来种瓜种豆的好地方,穷人家哪能顿顿吃大米,大部分时间都是吃粗粮。
一家人早就盘算好了,水田里种稻子,田埂上种大豆、南瓜、玉米,旱地种产量高的红薯,这是一家的主粮,大米用来卖钱。
今天的分工是他负责水稻播种,其他人负责点豆子,红薯种也得种上;
种黄豆由他爹娘负责,这个没什么难度,就是把地埂上的土翻了,然后用锄头敲个洞,放上几颗豆子,然后盖上黄土,浇上少量的水就行,非常简单,铁头这样的小孩都能帮上忙。
一家人开启了忙碌的一天,李世华以为他已经很早了,没有想到还有比他更早的;
有了自己的田地后,每个人都兴奋地睡不着觉,又是春种季节,谁家敢睡懒觉?
土改工作队也深入到了田间地头,帮助老乡们解决实际困难,比如谁家劳力不够,谁家还缺种子等等,这都是事关老百姓一年收成的大事,马虎不得。
陈小明的家乡陈家村是最早开展土改的,他耳濡目染积累了不少经验;
土改,不仅要把土地分下去,还要确保生产不要耽误,只有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收获了满仓满屯的粮食,一家人吃上了饱饭,27路军才算是在根据地扎下了根。
第一次品尝到了吃饱了肚子的老乡,谁要敢再夺回他们的土地,他们绝对会拼命的;
饿死,不如战斗而死,农民对土地的感情不是外人能体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