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内。
朱由哲坐在龙椅之上,旁边站立着韩瓒周。
在下首位置,四人分左右而立。
他们分别是福王朱由崧、潞王朱常淓、鲁王朱以海,以及刚继藩,年纪尚不到十四岁的周王朱伦奎。
在其后,则是南京留守勋贵,以及逃到南地的北京勋贵,如魏国公徐弘基、丰城侯李开先、伏羌候毛承祚等不到十人。
人数之所以如此之少,是因为香河一战,勋贵私自逃跑的,被俘后降清直接被朱由哲下令削去爵位。而那些被清军杀死的,还有和崇祯皇帝坚持到最后的,本就没剩多少人。
虽然崇祯皇帝已经尽可能加快步骤,如让博平伯郭振明之子,定远侯邓文明侄子邓平袭爵,但也就寥寥几人。
而南京留守勋贵本就不多,再加上怀远侯常延龄被派去山东,诚意伯刘孔昭被调往江淮领兵,而忻城伯赵之龙、抚宁侯朱国弼参与谋反被囚,使人数更显稀少。
站于这近十人之后的,则是内阁辅臣,以及六部尚书、侍郎等官吏,如史可法、冯铨、高宏图、姜日广、何腾蛟、张国维等人。
接着是南京各级官吏,知府、各部郎中、主事、京营各都督,卫所指挥使、指挥佥事等等。
长长的队列一直延伸到殿外老远。
人数众多而繁杂。
此刻已是深秋,江南的天虽比不得北地,但长久站立在外,仍免不了冻的浑身发抖,牙齿打颤。
只是担心有违朝廷礼仪,而强作支撑。
殿内的情况稍好,但从早上待到现在,不说肚子早就饿的咕咕叫,就说那腹间的尿意就让一些人憋的满脸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