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交流的深入,混沌边界的“法则集市”应运而生——这里汇聚了来自各个宇宙的奇特商品:光流族用固态光流打造的“记忆容器”,能储存不同法则下的生命体验;
逆熵族培育的“慢生树”,生长速度随观察者的心情变化;
最受欢迎的是梦织族与机械维度合作的“法则玩偶”,它们能根据所处环境自动切换遵循的物理规则,在主宇宙是柔软的绒毛玩具,到了镜像宇宙就变成坚硬的合金模型。
法则集市的繁荣,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不同宇宙的“价值体系”在这里碰撞,引发了关于“法则平等”的争论。
主宇宙的商人认为,遵循“能量守恒”的商品应该更昂贵,因为它们的能量成本可计算;
而镜像宇宙的商贩则坚持,“能量创生”的商品更具价值,因为它们能创造额外资源。
争论最激烈时,甚至出现了小规模的贸易冲突,部分摊位拒绝接受其他宇宙的货币。
小主,
“价值的本质是‘需求的共鸣’,不是法则的优劣。”混沌边界的管理者召集各族商人,在观测站的全频共振仪前展开对话。
当商人代表们将各自宇宙的价值标准输入仪器,共振仪立刻显示出惊人的结果:所有价值体系在原初法则层面都能找到共通之处——无论是能量守恒还是能量创生,最终的目的都是满足生命的需求。
这个发现促成了“混沌币”的诞生——一种以原初法则能量为基础的通用货币,其价值不由单一法则定义,而由交易双方的需求共鸣强度决定。
混沌币的推行,不仅解决了贸易冲突,更在无形中促进了百族对“价值多样性”的理解:在资源匮乏的宇宙,“能量守恒”的商品确实更珍贵;
在发展初期的星系,“能量创生”的技术可能更急需。
随着混沌币的流通,混沌边界逐渐成为星桥网络的“法则枢纽”。
一座名为“万法之桥”的跨维度通道在此落成,它没有固定的入口形态,主宇宙的访客看到的是悬浮的石阶,镜像宇宙的来客则会发现是倒立的拱门,光流族感知到的是流动的能量旋涡。
无论以何种形态进入,最终都会抵达枢纽的中心广场,那里矗立着一座由所有宇宙的法则符号共同组成的“共生柱”。
共生柱的顶端,悬浮着一颗微型的混沌星辰复制品,由百族的法则能量共同维系。
每天清晨,柱体都会释放出“法则晨雾”,笼罩整个枢纽——在雾中,所有生物都能暂时突破自身的法则限制,体验其他宇宙的存在方式:兽族战士能像光流族一样在空中流动,雪鸢仙宗的修行者可以尝试镜像宇宙的“反向施法”,人族则能短暂理解逆熵族的“慢时间感知”。
“理解始于体验。”共生柱的守护者,一位经历过第一次原初之舞的兽族长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