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帝曹芳的衮服空悬在太极殿中央,十二章纹在烛火下黯淡无光。
丹墀之前,太傅司马懿与大将军曹爽虽同列朝班,却各怀机心。
洛阳城南。
大魏阴庭双庙并立。
太皇帝庙中,大长秋特进侯的灵位与高祖皇帝共享香火;武皇帝庙内,曹操被尊为魏太祖,本该享四时祭祀,万载不绝。
然而今时今日。
太祖庙前的祭器已蒙上薄尘,铜爵中的醴酒干涸见底,唯有在朔望之日,才有老迈的祠官蹒跚洒扫。
所幸司马氏虽怀不臣之心,却始终忌惮九霄之上高悬的天庭法眼。
故而在明面上。
魏宫仍恪守旧制,将太一神尊奉为国祀。
每逢祭典,青铜编钟依然鸣响。
“大魏虽承汉室正朔,然自曹叡早逝,权柄渐移......”
九天采访使时不时插嘴,补充一些内容。
“幼帝形同傀儡,司马氏虽未篡位,却已使宗庙祭祀徒具虚文。”
《周礼》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可当年魏武皇帝曹操开创基业时,未及完善宗法正统。
至曹丕追封武帝庙号,祭祀礼制仍显粗疏,反倒削弱了曹操在宗法体系中的地位。
纵观大魏一朝,不重国祀,礼制粗疏。
礼崩则神离。
曹魏不重祭祀,致使人道气运难聚。
若非中天王早布戊土神虎,洛阳恐已彻底沦为鬼蜮。
满朝文武仙卿中。
左慈心神摇曳,聆听李悝和九天采访使所言之事,心有余悸。
“大人,大晋一朝,不以曹魏为正统。”
“史家所着,三国并立的体例已有隐意,习凿齿所创《汉晋春秋》,奉季汉为正统……”
“下官斗胆一问,礼法之崩,始于名实相违。”
“后世史笔如刀。”
“北地士子谈及正统,多推崇‘汉室苗裔',将受禅于汉的曹魏视为僭越。”
“可有破局之法?”
左慈心有不忍。
他毕竟担任过一段时间大魏国师,即使曾经铜盆钓鱼、搁地千里生取蜀姜,戏弄过曹操。
却终究不忍。
深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
一旦曹操的恶名坐实了。
恐怕篡汉之贼的名号,百世难移。
“不妨,问一问,这位人间武圣。”
九灵元圣伸手一指。
笑着把清廷的护国武圣关羽,拽入三人在大罗天网的密谈对话之中。
左慈望向武圣关羽虚影,执礼问道:
“关圣帝君历经千载沉浮,当知曹魏正统之争关乎万世史笔。”
“今见后世史家以蜀汉为尊,武皇帝竟成篡逆,慈虽方外之人,亦不免恻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