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李世民:哪有四十多岁禅位的皇帝

李世民斜倚在蟠龙榻上,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眉头紧锁,眼中满是疲惫与纠结。

内侍张阿难垂手立于一旁,大气都不敢出,只敢偷偷瞥一眼陛下阴晴不定的脸色。

“阿难,你说……朕当年是不是也让父皇这般为难?”李世民忽然开口,声音沙哑得像是被砂纸磨过。

张阿难浑身一震,连忙跪下:“陛下英明神武,定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当年之事,都是为了大唐江山社稷啊!”

李世民苦笑一声,伸手揉了揉太阳穴:“江山社稷……是啊,为了这四个字,朕杀兄逼父,手上沾满了亲人的血。如今轮到自己的儿子,竟也走到了这一步。承乾、青雀、稚奴,他们可都是朕的亲生骨肉啊!”

李世民的声音逐渐有些哽咽起来。

想起太子李承乾聪慧过人,自幼便被寄予厚望。

魏王李泰文采斐然,深得自己喜爱。

晋王李治虽性情温和,却也乖巧懂事。

可如今,兄弟阋墙,刀兵相向,怎不叫他痛心疾首。

“陛下,太子殿下和两位王爷许是一时糊涂……”张阿难小心翼翼地说道。

这话很假,可有的时候,只能这么说。

总不能说陛下的儿子们跟陛下真相像。

那这大好的头颅也就到头了。

“糊涂?”李世民猛地坐直身子,眼中闪过一丝怒意,却又很快化作无奈。

“他们都是被权力迷了心窍!朕给承乾的还不够多吗?太子之位,监国之权,只要他好好等着,这天下迟早都是他的!可他为什么就等不及呢?”

张阿难低着头,不敢接话。他知道陛下此刻心中满是委屈和愤怒,却又无处发泄。

到了现在这局面,再怎么说,其实也无济于事。

太子没有了退路,魏王跟晋王也没有了退路。

不管是谁上位,都不会给对方留下性命。

太子会放过袭击他的魏王跟晋王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

那么魏王或晋王上位,能放过太子吗。

显然也是不可能的。

对于如今的李世民来说,似乎没有什么两全其美的法子,能够在自己百年之后,让三个儿子都能活下去。

“阿难,你说朕该如何是好?”李世民喃喃自语。

他现在真的有些迷茫了。

乃至于心思都不在于如何处置太子,而是怎么保全几个孩子们。

说到此处,李世民的眼眶微微泛红。长孙皇后去世时的场景又浮现在眼前,她临终前还在牵挂着太子,叮嘱自己一定要好好教导他,可如今……

张阿难见陛下如此痛苦,心中也不是滋味,却不知如何安慰:“陛下,或许太子殿下也是一时冲动。您向来疼爱太子,只要耐心劝导,说不定……”

“劝导?”李世民打断他的话,“朕何尝不想劝导?可如今局势已成,各方势力蠢蠢欲动,朝堂之上暗流涌动。若处理不好,大唐江山恐将不稳啊!”

李世民缓缓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灯火初上的长安城,喃喃道:“当年父皇禅位给朕时,朕以为自己能做得更好,能让李氏子孙和睦相处,共享太平。可如今看来,朕终究还是失败了……”

张阿难跪在地上,心中满是心疼与担忧:“陛下切莫如此说!陛下登基后让百姓安居乐业,功在千秋!至于几位殿下的事,定能想出妥善的解决办法!”

李世民转过身,深深看了张阿难一眼:“但愿如此吧……阿难,你说朕是不是太纵容他们了?若早些严厉管教,是不是就不会有今日的局面?”

“陛下一心为皇子们着想,天下皆知!”张阿难急忙说道,“只是权力之争,向来残酷,非人力所能完全控制。”

李世民长叹一声,重新坐回榻上,摆了摆手:“罢了罢了,此事容朕再好好想想。你先退下吧,让朕静一静。”

张阿难起身,轻手轻脚地退了出去。

寝宫内,只留下李世民一人。

——

魏王府。

虽说是圈禁魏王,革职晋王右金吾卫大将军之职,可实际上,也就只是个说辞。

李治的右金吾卫大将军是陛下亲赐。

就算是走流程,也要到陛下那边去。

至于李泰,魏王党在长安势力庞大,除非是李承乾派遣神武军强行围堵,否则也没多大用处。

而这些李承乾自然也知晓,更大的意义在于名声。

只要把魏王跟晋王定在谋逆这边,日后自然也不存在什么杀弟之嫌,得叫大义灭亲。

今夜,李治没去宫廷见武曌。

想去,但入宫被拒绝了,所以只能来魏王府跟李泰商议对策。

先前是想通杀,现在却成了一条绳上的蚂蚱。

“稚奴!父皇既已醒来,必定会严惩李承乾那逆贼!”

李泰信誓旦旦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