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作《遣兴诗》云:投簪搁笔厌文场,拂袖归来创小堂。但向闲中消日月,岂知世上有兴亡。醉乡往往眠芳草,归路时时送夕阳。倘若异时成得志,林泉惟愿莫相忘。
诗中刻画怡然自得隐居生活,散发出阵阵田园气息,同时亦发兴亡之慨。
历史真相:胡昌翼在考川怡然自得生活,活到九十六岁高龄,冷眼旁观五代十国结束,又经宋朝太祖、太宗两代,直到西元九九九年,亦即真宗咸平二年十月三日,方才逝世。其在学术上极有建树,一生倡导明经学,尤精邃《易经》,着有《周易传注》三卷、《周易解微》三卷、《易传摘疑》一卷。因倡明经学,为后世儒宗,人称皆称“明经公”而不名,其后裔被称为“明经胡氏”,历代不绝。又因昌翼本系李唐皇室之后,而冒胡姓,故又称“李改胡”或“假胡”。于是“明经胡氏”一族皆尊胡昌翼为始祖,其养父胡三则被奉为义祖。胡昌翼知恩图报,遗训儿孙:“李改胡代代相传,决不复宗。”此段闲文本是出自民间野史,但因其能自圆其说,且因为终结残唐史事缘故,便于此留作茶余可也。
小主,
镜头闪回,按下朱晃篡唐建梁,复说晋王李克用。
乾宁元年三月,李克用车裂李存孝,同年冬攻打幽州。当时卢龙节度使李匡威已死,其弟李匡俦篡夺兄位。李匡俦弃城出逃,被李克用追至景城杀之。
李克用遂得幽州,任命刘仁恭作为留后,自率兵还归太原。
乾宁二年六月,李克用攻克绛州,斩杀刺史王瑶;十一月击破邠州,王行瑜败走庆州被杀。晋军在渭北遇雨六十天,李克用于是收兵。
乾宁三年正月,朱全忠攻打兖、郓两州。兖州泰宁军节度使朱瑾及郓州天平军节度使朱瑄自知不敌,遂再次向晋军求救。
李克用派李存信去救,李存信屯兵莘县,被魏博节度使罗弘信伏击,败退洺州。李克用亲自带兵攻打魏州,在洹水与罗弘信交战,李存信又败,致李克用子李落落阵亡。
六月,李克用破魏州成安、洹水、临漳等十余城。十月又在白龙潭击败魏军,并攻打观音门。朱全忠救兵赶到,魏军之危方解。
乾宁四年,燕王刘仁恭叛晋,大败李克用于安塞。光化元年,朱全忠遣葛从周攻下河北三州,李克用派周德威出兵青山口,在张公桥败于葛从周部。
同年冬,潞州节度使薛志勤去世,李罕之接管潞州,叛投朱全忠。
光化二年,朱全忠派从叔朱琮攻破承天军,后又攻破辽州到达榆次。未料遇到晋国能征惯战之将周德威,一举在洞涡击败朱琮。
同年秋,晋将李嗣昭起兵反攻,再取泽、潞两州。次年在沙河击败汴军,再夺洺州。朱全忠亲自带兵围击,李嗣昭败走青山口,夺取怀州。
随后汴军攻打镇、定两州,二州皆脱离李克用而依附朱全忠。至次年天复元年,朱全忠被封梁王,率军攻下晋州、绛州、河中,擒王珂。
至此梁晋交战十余年之久,李克用失去三个同盟,只得写书送礼向梁求和。
朱全忠见这位老对头肯于主动服软求和,反而认为晋国气运已衰,可一鼓而下,遂不从其请,大举进攻晋军。
四月,梁军五路并进:朱琮进入天井,张文敬进入新口,葛从周进入土门,王处直进入飞狐,侯言进入阴地。
朱琮先取泽、潞两州,副将白奉国攻破承天军,晋军辽州守将张鄂、汾州守将李瑭皆迎降梁军,一时间晋国诸州之地人心惶惶。
可煞作怪!这时偏逢天降大雨,梁军士兵多病,只得撤军而回。
晋军趁势发动反攻,再夺汾州,诛杀刺史李瑭。周德威、李嗣昭夺取慈、隰两州。
天复二年,晋军进攻晋州、绛州,却在蒲县大败。梁军乘胜攻下汾、慈、隰三州,并围太原。李克用大为恐慌,打算逃到云州,又想逃往匈奴,犹豫不决。
这时老天又来帮忙,梁营突发疫情,再次被迫退兵。周德威夺回汾、慈、隰三州。
镜头转换,西川成都。
天复三年,西川节度使王建于成都受封为蜀王,其后天佑三年建立行台。
次年梁太祖朱全忠禅代大唐,遣使臣向王建通告说明。
王建不承认后梁,遂自立为帝,国号蜀(史称前蜀),年号武成,封授百官。
王建一生征战,当上皇帝之时已六十岁,进入暮年。于是与诸官商议,选立太子。
长子王宗仁幼年患病成为废人,次子王宗懿被立为太子,却旋即死于宫廷斗争。王建欲立雅王宗辂或信王宗杰,一时难以确定。
妃子徐氏因美貌深受王建宠爱,便力荐己子王宗衍为皇太子。因其广交朝臣官宦,众官便联合上表,称王宗衍才器英武,实堪社稷之托。
王建受不住徐妃在宫内外合力煽惑,遂册立王宗衍为太子。
因见宗衍酷喜斗鸡、击球,遂自叹道:我百战而立此基业,此辈岂能守之乎!
于是后悔,欲改立信王宗杰。不料信王无此福?,突然暴死。王建疑是徐妃下毒致死,但又不愿深究。
前蜀光天二年六月,王建病笃。在弥留之际,遗诏说道:若太子确实不堪为帝,则置于别宫,另立贤者,休要害其性命。
嘱罢遂死。众臣举哀,奉太子王宗衍为帝,将王建下葬永陵。
便在此时,李克用兵败退往云州,与契丹部族可汗耶律阿保机在云中结为兄弟,约定共同对付朱全忠。
天复六年,梁军攻打沧州,燕王刘仁恭向李克用借兵。
李克用痛恨刘仁恭反复无常,不允其请。
儿子李存勖进谏道:今天下大势,归梁者十有七八,所忌惮者惟有燕晋合盟。争天下者不计小节,我如助燕,其必记我恩德,实为一举两得也!
李克用深以为然,于是派勇将周德威引兵五千,往助燕王。周德威一举攻破潞州,梁将丁会被俘,只得投降。遂使李嗣昭为潞州留后,沧州之围遂解。
朱全忠闻说潞州复被晋军夺去,甚不甘心,便命陕州节度使康怀贞领兵八万,又发魏博之兵二万,共起十万大军,会攻潞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六月,后梁军进抵潞州城下。晋国留守使李嗣昭见后梁军势盛,遂与副节度使李嗣弼避不出战,婴城固守。一面遣使飞报太原,向晋王告急。
李克用闻报大惊,乃聚众将说道:朱温此番发十万大军来夺我潞州,其势非同小可,是欲寻我决战也。不知哪位将军敢为先锋,领兵前去救潞州之困?
话犹未了,帐下一员大将出班,上前叉手施礼道:大王休长他人志气,灭我自家威风。末将不才,愿请令前往潞州,必擒敌将献于大王帐下。
诸将一齐扭头观看,见请令者正是晋王手下第一位智勇双全之将,官拜检校太保,赦封代州刺史的周德威。
晋王大喜道:若是贤卿肯去,那康怀贞不是你对手,孤心得安。孤封你为蕃汉马步军都指挥使,赐以符节,授便宜行事之权,可先斩后奏。领兵五万前去,孤发大军为卿合后。
周德威领旨谢恩,即刻领兵起行。
字幕:周德威,字镇远,小字阳五,朔州马邑人。
周德威随李克用征战十数年,屡破梁军,每立战功。自李存孝及李存信先后亡故,便为晋王驾下首将,名震天下。
此时既奉晋王将令,周德威便率马军都指挥使李嗣本、马步都虞侯李存璋、先锋指挥使史建瑭、铁林都指挥使安元信、横冲指挥使李嗣源等一班诸将,点了步骑精兵五万,离了晋阳,前往救援潞州。
八月之初,时近仲秋。周德威兵至余吾,排布军马,扎下营寨,命史建瑭、安元信、李嗣源三路兵出,前往冲突梁军后营。
梁将康怀贞闻报周德威兵至,不敢怠慢,即遣亲骑都头秦武领兵阻击。晋军三位大将齐出,秦武不是对手,一战而败。
周德威见前军得胜,遂挥师进至潞州城外,在梁军营外扎营,阵后结阵。
康怀贞由此两面受敌,支吾不住,只得遣使往开封求救。
朱全忠得到告急战报,因康怀贞久战无功,遂勃然大怒,诏命贬为行营都虞侯,复命亳州刺史李思安为潞州行营都统,率河北兵疾趋潞州。
李思安领命率兵到达,于晋军外围增筑深沟高垒,与康怀贞部形成内外夹寨,以为内防城内守军外突,外可抗击城外援军,固若金汤,滴水不漏。
同时又征调山东百姓运粮支前,以为长久之计。
周德威侦知梁军计划,便屡遣轻骑四出,截断敌军粮运。
李思安为保粮运,又从东南山口修筑甬道,直通夹寨。
周德威见李思安不惮烦琐,繁复筑营,则与众将昼夜轮番攻击,灵活机动至极。
如此攻守三月有余,终使后梁军疲于奔命自救,只得闭垒自固。
十一月,李克用为防梁军再遣兵增援,便令李存璋率军驰攻晋州,继遣别军袭击洺州,以牵制汴州,策应周德威。李克用不愧是沙场老将,果然是料敌机先,快人一步。
十二月十九日,朱全忠果遣河中及陕州兵救援晋州,以致再无余力增援潞州。至此大局部署已定,单等全线反击,与梁军进行决战。
俗语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李克用虽有匡复天下之志,奈何天不假寿。
西元九零八年,天佑五年正月。李克用病亡,终年五十三岁。
晋国文武群臣大悲,遂拥立世子李存勖继晋王大位,将老王李克用葬于雁门。李存勖为防内乱,遣使驰令周德威等退军乱柳,卫护国都晋阳,不可妄动。
当时后梁军久攻潞州不下,士卒疲惫,将校逃亡者数以万计。
朱全忠闻报晋王李克用病故,晋军已退,犹自怀疑是其诈死诱兵之计,欲召潞州军还师汴州。三月初十,朱全忠抵爱泽州,遣使至潞州大营,与诸将商议进退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