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自己人,不用顾忌,直接说便是。”
孙延召觉得董芸既然跟来了,也就算是自己人,日后还要相互帮衬。有些事也没必要瞒着。
张洛点了点头,“白虹阁里,我接到了万书传信。有人想见你。”
“万书传信?”
“就是在任意一家白虹阁留下讯息,只要花大价钱就可以把讯息传递给所有的白虹阁分阁。”
“好吧,谁要见我?”
“并未留名,不过看留下的印记,是咱们庭里的人,说是在汴京相见。”
孙延召微微点头。
四方庭的前辈?看来自己终于吸引了他们的目光。
随后的一个月里,他们也并未急着赶路,而是一路游山玩水,原本还有些紧张的身心,也渐渐松弛了下来。
原本沉默不语的张之白也在哥哥姐姐们的欢声笑语中渐渐活泼了起来。
孙延召渐渐发现,没把董芸送回董府是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决定。这董芸简直是个财神爷,身上的银票好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一打听才知,原来这都是她将来的嫁妆。
说起银子,孙延召也开始未雨绸缪了,一路上他都在谋划着,到了汴京后该如何生活。
张洛这边,孙延召答应过她要重建四方庭,他也准备把四方庭放在汴京发展。有师父在汴京,相信问题不大。
而张之白还是读书的年纪,孙延召准备把他送去私塾,认真学习,科考也是一个出路,毕竟经历唐末和五代十国的混乱,武夫被压制是必然的结果。宋朝重文抑武是很难改变的,没必要跟大势作对。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银子。孙延召也不是财迷,平日里一个人都是有多少用多少。
但马上回了汴京,银子这东西,是万万不能缺的。不然日后寸步难行。而且总不能让人家跟着自己吃苦挨饿吧。
他觉得董芸精于计算,完全遗传了董如海老爷子经商的头脑。有本钱,有头脑,还有自己这二十一世纪的新奇点子相助。或许比不上董老爷子的富可敌国,但衣食无忧还是有保证的。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他们离汴京也就越来越近。
马车沿着汴河行进,虽离着东京还有十几里地呢,可官道两侧已是一排排的铺席。店门口的旗子迎风招展。铺席的伙计在门口拉客。这有点像是穿越前国道两侧的那些小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