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增加研究人手

“重构未来空战规则,通过智能化、网络化与能量武器实现‘跨代碾压’……”李暮迅速地读完整篇报道。

当看到六代机和五代机之间的差距后。

他的心中,更是忍不住热血沸腾起来。

1.5马赫全程超音速巡航,最大速度超过5马赫。

不提在隐身性能、雷达探测与态势感知能力、武器系统和人机协同作战能力这些方面的领先。

仅凭速度。

都足以吊打五代机。

“假如能够提前将一些技术拿出来,说不定能够将六代机,提前一些时间搞出来。”李暮深吸一口气,心道。

现在研究,他是不敢想的,也不现实。

不过将一些还是概念的技术完善,或者将一些还没人搞出来的技术提出来,还是没有问题的。

……

航空院,大门处。

得知李暮今天会过来。

院长唐燕捷,早早的便在此等候。

而在他的身后。

是王石存、黄之前、涂吉达、卢笑鹏和宋文聪等人。

除了唐燕捷之外,他们倒是不知道李暮要来。

不过一看院长都等在这儿了。

那是谁要来,简直一目了然。

就在他们闲聊得正起劲的时候。

远处的道路尽头,朝阳升起的地方,走出一道身影。

不待看清样貌。

唐燕捷便当先走了出去,一边走一边道:

“李顾问,您还没吃饭吧,走,咱们先去饭堂。”

“您怎么还亲自带着大家出来接我,生分了不是”李暮看了看周围的众人,调侃道。

闻言,唐燕捷苦笑道:

“我本来是一个人来的,谁曾想半道儿被他们看见了,全都跟了过来。”

“劝他们回去,还死活不听。”

“说什么要过来迎接,才显得尊敬,也方便第一时间和你请教。我能怎么办?只能由着他们了。”

他说完后。

李暮一时哭笑不得,看向黄之前等人,道:

“大家没必要这么做,等我过去也是一样的啊!”

“等都等了,李顾问,咱们先去饭堂,一边吃一边聊怎么样?”黄之前直接道。

从他的语气中不难看出。

最近的研究,恐怕遇到了不少的波折。

“我们走。”李暮微微颔首,道。

……

旋即,众人便来到饭堂。

打完饭菜后。

找了个地方坐下。

不待李暮开口询问。

黄之前等人,便将这段时间遇到的问题一一说了出来。

首先,是空气动力学设计的问题。

发动机的进气道、压缩机和涡轮等部件,都需要极其精确的空气动力学设计,以优化气流和提高效率。

这一点对于众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难点。

即便有着CAD的辅助,依旧进展不利。

当然,不是没有,只是实在是缓慢了一些。

说到最后面。

黄之前不禁长叹一口气,道:

“以我们目前的研究进度,恐怕还要用上半年的时间,才能将核心机的设计给彻底完成。”

听到他的这句话。

其余人也不由停下了手中的筷子,跟着唉声叹气,神色也带有几分惭愧。

毕竟李暮给他们的方向,已经相当明确了。

拿不出来成果,纯粹是他们自己不争气。

“各位教授,你们先别急,关于核心机的设计,我这段时间有了更多的想法,应该对大家的研究有所帮助。”李暮笑道。

闻言,黄之前的眼睛猛的亮起,道:

“还请李顾问赐教!”

核心机是航空发动机的关键部分,由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和主轴等构成。

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发动机的效率、推力和燃油经济性。

如果核心机都搞不出来。

威龙-1战斗机说得再厉害,也只是空中楼阁。

“好,那我就说一说,给大家参考参考……”李暮继续道。

他们目前研究的,是老大哥的AL-31FN发动机。

这款发动机,和歼-10后来采用的WS-10相比,材料工艺比较依赖传统的高温合金。

控制系统和冷却技术,也相对比较落后。

不过落后也有落后的好处——至少他们能够造出来。

像是WS-10采用的全权限数字控制,现在就极其难以实现。

哪怕勉强搞出来。

最终也不可能做到后世的水平,实际的效果甚至未必比AL-31FN的机械液压控制好。

……

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

李暮从AL-31FN发动机的高压压气机开始讲起。

一直讲到它的控制系统。

当然,在分析机械液压控制的时候。

他也顺带提了提这款发动机后期改进型中的部分数字化控制设计。

以他们现在的半导体和计算机水平。

完全实现全权限的数字控制很难,但部分实现的问题还是不大的。

在最后,李暮简单地做了一个总结,道:

“通过轻量化设计和高效压缩技术,实现高推重比,借助单晶叶片和先进冷却技术支撑高涡轮前温度。”

“并用模块化的设计,兼顾可靠性和维护性。”

“这将是我们未来研究的一个大的方向,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现在向我提问。”

他说完之后。

周围的黄之前等人,却没有着急举手。

而是看着手中的笔记,一个个都陷入在沉思当中。

良久之后。

黄之前才发出一声惊叹,道:

“李顾问的能力,实在是令人佩服得想要五体投地啊!”

他们花了这么久的时间,也就堪堪摸到些思路而已。

结果李暮一来。

不仅给的思路更清晰。

甚至还给直接给出了初步的方案。

这份才能,已经将他们,乃至是整个时代,都远远甩在身后。

一旁的涂吉达等人也纷纷笑着赞叹道:

“黄教授说的也是我们想说的啊!”

“采用可变静子叶片优化喘振裕度和效率,使用钛合金和镍基高温合金叶片加强耐高温高压能力!”

“这些我们想要想到,恐怕没个两三个月都不可能!”

……

众教授你一言我一语,眼神之中,写满了钦佩和敬仰。

他们研究了半辈子。

天才见过很多,万中无一的也接触过那么几个。

但像是李暮这般的,仅此一例。

即便是纵观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史,都是独一档的存在。

“过奖了,过奖了,还是有不少的问题的。”李暮笑着道。

在所说的内容当中,留下一些的漏洞,已经是他的习惯。

而且因为相信黄之前等人的水平。

所以这次还是双倍,加难版。

毕竟这些教授一个个都是在航空航天领域待了几十年的大佬。

普通的小问题,一眼就能看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