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下午4点左右。
李暮才走出会议室。
04型个人计算机的基本研制框架,终于被敲定了下来。
目标主要是三点:运算速度达到5000w次每秒,装载02型操作系统,支持彩色显示,其他方面李暮倒是没有提出太多的改进。
毕竟以现在的集成电路水平,想要实现后世那种相对完善的个人电脑,还是很有难度。
因此04型个人计算机,注定只是“过渡的”“实验性的”一个研究项目。
这些他也在立项之前,就跟王绶觉和苏东莊,以及众多的专家和教授们说明。
不过众人也没有丝毫的在意,反而纷纷表示理解。
说实在的,他们也没指望04型个人计算机能够得到量产。
夏国计算机的升级换代速度确实太快了,淘汰的速度远远跟不上研制的速度。
这也就导致了,有些单位才刚刚收到最新型的02型计算机。
结果他们这边都在开始研制04型,中间的03型还没多少单位拿到呢,就在名义上被先淘汰了。
这未免有些过于浪费国家的资源,所以只研究技术,不考虑量产,反倒是好事。
……
离开半导体研究所。
李暮紧接着又来到了雷达研究所这边,找到所长彭时录。
后者看到他,热情地将他迎进办公室,一边泡茶,一边和他说着这段时间以来他们所的研究成果。
自从新型脉冲多普勒雷达研制成功以后。
他们所的专家和教授,便着手开始准备考虑将之装载上飞机的问题。
只不过这个过程——困难重重。
不提他们的战斗机性能上的落后问题,在设计上也有许多难点。
比如天线问题。
歼-6的天线是马刀天线,主要用于接收信号,增强通讯。
但这种天线和新型脉冲多普勒雷达并不能适配。
因此他们正在考虑研发新的天线。
就在两人说话的功夫,副所长蒋南英带着所里的几位主要专家和教授赶了过来。
见状,李暮连忙起身打招呼。
“李顾问,您不用客气,我们也直说了,这次来就是想找您帮忙的。”一位教授开口道。
他叫林家栋,是五道口技术学院无线电电子学系的教授。
虽然在后世名声不显,但能力绝对值得信赖,否则也不可能被彭时录和蒋南英邀请,参与到现在的研究当中。
有他开口,其余的专家教授们也纷纷跟着恳求李暮的帮忙。
“你们甚至都不问我会不会吗!”李暮心中暗叹。
不过这个问题,他确实会。
所以他也没办法推辞,只能道:
“我先前考虑过,有一些想法,既然诸位专家教授开口,那我就随便说说,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马刀天线的缺点,是在高空飞行中容易结冰,且在高速飞行时会产生较大的启动阻力。”
“为了克服这两点问题,其实我们可以向全向天线和定向天线的研究方向去考虑……”
……
李暮并没有一上来就把解决方法讲出来。
毕竟这时候夏国的天线技术,还是比较落后的。
即便要研究,也得给众人“补补课”才行。
只不过这点东西,显然没有办法满足已经有点习惯了他动不动便掏出方案直接解决问题的众人。
在听完之后,他们先是在笔记上做了半天的批注,又问了一些没听明白的地方。
然后有一位教授很快接着道:
“李顾问,您看能不能给我们个具体的研究方向,是研究定向天线好呢,还是全向天线好?”
他这个问题让周围的专家教授们俱是一愣,旋即露出古怪的表情。
这两种天线类型很早便被发明出来,优缺点也十分的明显。
定向增益一般在9dBi以上,信号质量好,传输距离远,但设计工艺复杂,价格也贵。
全向的结构倒是简单,价格也便宜,只是增益就很一般,仅仅只有2dBi到7dBi之间。
仅从这方面看,几乎不可能有第二个答案。
除非,李暮有办法让全向的增益超过定向。
“当然是定向天线,我可没有办法让全向天线达到定向天线的效果。”李暮看着众人询问的眼神,笑着道。
无论是歼-6的马刀天线,还是歼-10的平板缝隙天线,都是定向天线,答案基本不用考虑。
闻言,问出这个问题的教授,也发现自己问了一个“蠢问题”,露出懊恼的神色。
看着教授的表情,众人忍不住一阵哈哈大笑。
笑过之后,李暮继续在帮助众人理清思路。
平板缝隙天线,其实主要基于巴比涅原理。
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永固描述两个互补屏在衍射场中某点单独产生的复振幅之和等于光波自由传播时该点的复振幅。
利用这个原理,可以将孔径或缝隙天线的辐射场和阻抗与其互补天线的场联系起来。
不过仅凭一个简单的原理,想要把天线拿出来,难度还是不小的。
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加工精度,其对缝隙形状尺寸的精度要求极高,其难度和有源相控阵的T/R单元相比都容易不了多少。
虽说凭借3+2轴数控铣床勉强能够完成,但想要量产还是有许多问题。
……
在雷达研究所内待了两个小时左右。
在将蒋南英和众专家教授的思路顺利引上正途之后,李暮才起身离开。
至于无源相控阵雷达,这个他并不着急拿出来。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
上强度不是不行,但一上来就是无源相控阵雷达,难度有些超标。
……
趁着时间尚早。
李暮又让关建民开车带着自己前往航空院。
花了几个小时的功夫。
他们才来到隐藏在深山中的研究基地。
不待他们靠近。
早就收到消息的唐燕捷迎上前来,笑道:
“李顾问,您可回来了,你带来的那些教授,可是天天念叨你啊,一天天说得我头都大了!”
“怎么,听着唐院长您没少头疼啊?”李暮疑惑道。
闻言,唐燕捷摆了摆手,道:
“也算不上头疼,说起来我还挺佩服他们呢,敢想敢干,才来了几天就敢开着飞机上天上去搞试验。”
“就是隔三差五总喜欢跑过来跟我打听你的事情,问您啥时候回来。”
“可这事儿你说我哪清楚,所以让他们耐心再等等,结果根本没用,还是从早到晚地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