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两位在夺得皇位后,并没有大肆清理,反而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的很好。
李安并不否定两人是明君,但是李安觉得若是两人一开始就被定为储君,平稳的当上皇帝,未必能达到历史的高度。
两人之所以从上位开始,从不懈怠,除了能力外,李安觉得还有向他们父亲,向后人证明,自己才是最适合的那个,自己发动兵变并没有错。
这一点在李世民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李世民被人称为千古一帝,但是实际上要不是他懂的克制,也会干出很多昏庸事来。
李世民曾经有过分封诸子的念头,他的分封并不是给子嗣封王那么简单。
而是和周王朝时期的分封有些类似。
给自己的儿子分封一些地盘成为国中之国。
最后被大臣还有女儿给劝住了。
是不是觉得李世民很能听的进忠言?
其实不然,魏征被李世民称为人镜,指的就是他能进言,规劝李世民的错处。
而李世民也能忍受,换成别的皇帝早就给他宰了。
但是没人知道,李世民之所以能够忍受,是长孙皇后规劝的结果。
后来魏征死了,李世民还把人家坟给挖了。
因为魏征把给李世民进言的那些事都记录了下来,交给了史官。
李世民知道后气坏了,觉得这有损他的颜面,气的把魏征的墓给挖了。
对外则是说魏征荐人不当,侯君集就是他推荐的,结果侯君集谋反了。
这个理由有点扯,侯君集本就是李世民的人,还参与了玄武门之变,在其中立功不小被封的国公。而魏征一开始是李建成的人,侯君集还需要他推荐?
由此可见,李世民是个很在乎别人看法的人。
历史上李世民修建大明宫,名义上说是修给李渊住的,但是那时候李渊都多大年纪了?需要修那么豪华的宫殿么。
李世民自己想修,又担心被说是劳命伤财,以父亲的名义修建那就是孝顺了。
结果修了一半李渊死了,他没有借口只能停工。
李治继位后,才继续给修好了,自己搬过去了,后来大明宫也是唐朝皇帝的居住办公之所。
可见李世民一开始就不是真想给李渊修建的。
李世民要面子,因为自己杀父囚兄,担心被后世骂,所以他努力做好一个皇帝,从不敢懈怠,也能因此克制住自己的欲望。
若是没有杀兄囚父这件事,李世民或许会成为明君,但是高度绝对要大打折扣。
但是宋朝的皇帝就有些奇葩,他们要面子,担心史书上留下骂名,却还是做了,做完后又想出一些掩耳盗铃的办法来洗白。
真宗皇帝签订澶渊之盟担心被骂,就想去泰山封禅。
但是他文不成武不就,还刚刚签订了澶渊之盟这样屈辱的条约,即便他不要脸,也觉得不好意思。
于是弄出一个做梦的借口来,最终劳民伤财的去封了禅。
李安担心兖王谋逆成功后,不仅不会像李世民朱棣那样励精图治,以功绩证明自己。
反而会大肆杀戮,掩盖真相,没准还会来个封禅什么的。
大宋现在的情况,真经不起这样折腾了。
毕竟有祖宗的例子摆在那呢。
“这件事让我仔细想想,先不说这些了,陪我喝点酒。”
顾廷烨现在心情十分乱,催促丫鬟把酒菜送了上来,拉着李安喝了起来。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