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粮食、衣裳、还是识字学医,这桩桩件件都要钱来支撑。
但好在他们的付出也没有白费。
从十二年前至今,他们这里接收过的孤儿多少得有十个。
其中一部分被亲戚接走,一部分自己离开,一部分死于伤病,在这里呆的比较久的,也就那么五十来个人。
这五十来个人里,那些来的比较早,年纪比较大的,不少都已经自立离开了。
他记得,有两个医术还凑合的在其他的医馆当了大夫,还有两个去了别的村子做赤脚大夫,有三个去做苦力杂活,有三个做了店铺伙计,有个丫头嫁了人,还有三个不知去向的。
自立离开之后这些人就很少回来了,这些去向,还是他在孤儿中问到以及在外面打听到的。
收养孤儿本就是为了赎罪,没想过要这些人回报什么。
他只要知道这些人过得不错,心里就满足了。
但事情远比他想的要更好,还有一批早已能够自立的孤儿选择了留了下来。
他们有的出去赚钱,然后把钱都带回来,买成粮食和衣裳给孤儿们用,有的留下来照顾那些残疾和不能自理的孤儿,还有的留下来教年纪小的孤儿识字学医……
正是有着这些人的存在,再加上济民医馆豁出的老底儿去,这么多孤儿才能撑过暴雨季。
孤儿们的团结是好事,但也要看到这群孤儿其实依旧没办法很好的在镇上立足的现实。
即便是手脚俱全没什么明显残疾的,也很难在镇上找到事情做。
本来镇上能做的活计就不多,好些的活计还大多给了亲戚,朋友,邻居这些熟人。
就是不太好的活计,一般人也不愿意选择孤儿。
这些没有过硬的本事和长处的孤儿,很难找到事情做。
主要还是人太多了,用不到这么多人。
他和白石每天都要在济民医馆忙碌,晚上又省钱不点灯,每天能教导这群孤儿的时间也就半个时辰,甚至比这还少。
这般情况下,能学出点东西来的孤儿其实已经算得上是天资聪颖了。
更多的都只是能看懂医书,认识草药,大部分小病常见病能治一治的水平。
那些年纪还小、刚来没多久、身体有缺陷的孤儿甚至连这些都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