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页

汉贼[校对版] 风再起时 1747 字 2023-03-16

袁绍来到河内郡,头顶关东联军盟主头衔,急需出自己的声音,先以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的身份承制(所谓承制,即秉承天子旨意随意行事,说白了就是让大家不听天子、董卓而听他的命令。西汉末窦融曾干过这事。)拜关东诸侯为杂号将军,如骁骑校尉曹操为奋武将军,济北相鲍信为破虏将军,鲍信弟鲍韬为裨将军等等,连冀州牧韩馥都没放过……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将众人置于自己车骑将军之下,方便指挥。

其次袁绍组织联军,准备向董卓动一次试探性进攻,预期目标是攻克成皋、旋门关(虎牢关?),只是谁为统帅有些不太好选。目前正在京中卧底的尚书郑泰年初为了使酸枣盟军站稳脚跟,阻止董卓动进攻,曾说陈留太守张邈东平长者,坐不窥堂;豫州刺史孔伷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兖州刺史刘岱宗室子弟,刚愎自用……把关东诸侯骂了一个遍,虽不乏劝阻董卓的意思,但所说确为实情,关东诸侯皆不知兵。

袁绍看来看去挑中济北相、破虏将军鲍信。鲍信是关东州郡里面难得有武才的人,前为骑都尉,受大将军之命回乡募兵,归来时正好碰到董卓进京,曾建议袁绍杀之,这表明他敢于和董卓对抗,而且正月关东联军起兵时,他募兵两万,骑七百,辎重五千馀乘,实力出众。副帅当仁不让指派奋武将军曹操担任。

说心里话其实袁绍更中意曹操,毕竟后者参与过平定黄巾之乱,比鲍信适合做一军统帅,可惜的是他目前处境不怎么样,仅为陈留太守张邈麾下将,袁绍怕众人不服。

鲍信很欣赏曹操的才能,心甘情愿让出主帅位置,听其指挥,终于皆大欢喜。

鲍信出兵两万,盟主袁绍支援一万,曹操战兵五千,陈留太守张邈给卒三千,以孝廉卫兹统领,其余州郡大致如此,东拼西凑,合计五万整,骑两千。

这边曹操等人定下三日后,即大汉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三月十日誓师西征,盖俊也准备起程离开朝歌,回到野王,然而就在这时他接到一封来自并州的急信,看过后当即目瞪口呆,并州朔方诸胡聚集数万骑,突然冲出,直入五原、西河二郡。

见袁绍充满狐疑的目光,许攸也是一脸诧异,盖俊露出一个苦笑,他誓,这绝对不是他糊弄袁绍故意玩出的把戏。

盖俊忧心忡忡,使匈奴中郎将马腾是今年才上任的,并且手下只有三千骑,至于度辽将军耿祉虽然有五千兵,但他纯粹就是一个废物,马腾独木难支啊,莫说打击诸胡,能不能压住桀骜不驯的匈奴还是两说。

诸胡一定是得知他大举南下,使匈奴中郎将部兵力严重不足才趁机杀出来,是谁把这个消息透露给他们的?

盖俊先想到了匈奴呼厨泉单于,盖俊和他有害兄之仇,其次是董卓,但盖俊很快把他排除脑海,时间对不上。还有谁值得怀疑呢?度辽将军耿祉?也不像。盐利受到损害的并州豪族?胡类四下劫掠,对他们有什么好处?盖俊摇摇头,再次否决。

盖俊想来想去,以匈奴呼厨泉单于的嫌疑最大。如果是他,马腾就危险了。希望他能够挺到上郡都尉鲍出、西河都尉卞秉的援军,不过盖俊对此不抱太大希望。

后院起火,盖俊作为并州牧,无论如何也不能再留在河内,必须尽快赶回去主持大局。袁绍对此不便明言,许攸却没有这方面的顾忌,对盖俊的离开表示担心。

盖俊冷静下来后已经想好对策,他带两万人马回返,典军中郎将黄忠、厉锋校尉张杨率一万步骑留于野王,这样做既安了袁绍之心,又保住他在河内取得的利益,两全其美。另外河东盖胤、关羽数万大军不动,持续对董卓施加压力。

许攸闻言松了一口气,知道这是盖俊能够做到的极限,袁绍亦觉满意。

分手当日,满怀伤感,盖俊别过陈琳、逢纪等人,捉着袁绍之手说道:“大兄放心,弟平息叛乱后,必会再度南下,配合大兄除去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