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面老人就念叨,要不是当年父母送他来鼎记当个小学徒,解放后哪里有进国营厂的资格,当时若不是有门手艺,想进国营厂比几十年以后考编还难,所以当时于小丽一找上门,老人便热情款待了她,对她更是知无不言,最初于小丽复原鼎记的招牌,就是源自于老人年轻时候的一张黑白照片。
“可惜我在鼎记的时候,跟主家关系太远,没学到好的手艺,可若是我离主家太近,恐怕就活不到这个岁数咯。”
一解放,主家就被定性为资本家。
“是的,我想知道还有谁能够做比我更好的月饼。”于小丽把带来的鸡蛋糕拿出来一袋,给老人放在桌上,刚刚早上从早市买来的,鸡蛋糕还散发着鸡蛋浓郁的香味。
老人蹙眉想了想,又问:“店里怎么了?”
到了这地步,于小丽便不再隐瞒,老老实实把事情讲给老人。
老人想了想:“若说做月饼,恐怕还是主家做的最好,当年大小姐的手艺可是名扬海内外的,旁人就算是也能做,那也不及大小姐的万一,您现在已经做的很好了,除非是大小姐手把手教出来的,还要很有天赋的人,一般人肯定不会超过您现在的手艺。”
于小丽总觉得老人对她的手艺加了很多倍的滤镜,或许经历过了那么几十年,对当年母亲所学所做的手艺已经生疏,可于小丽的印象中,关于母亲的回忆不是别的,而是一块天天的月饼。
三岁那年,恰逢中秋节前夕,外头乱了起来。
她记得女儿给她吃了甜甜的东西,软糯软糯的,比红糖的味道还好,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把剩下的拿点捧在手里,便不舍得吃了。
女人摸了摸她的小脑袋,问她:“怎么不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