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里,与会的所有人总算都明白叶扬的意思了,有人情绪激动,都没有向asar申请发言就直接开了麦,“看公屏上的地核中微子爆发曲线图,如果用暗物质碎片链解释的话,波峰越高,对应的暗物质碎块就应该越大!如果我来用噬硅体做暗物质碎块的示踪剂,那么,暗物质碎块越大,我投放的示踪噬硅体的数量相应的就会越多!数量多,流星雨的zhr就高!这就和zhr的曲线对应上了!”
asar作为这场视频会议的主持人,看到有人忽视了他的存在,他本想咳嗽两声以表提醒,但他终究还是没有这么做。因为他非常理解那位发言者的心情——叶扬提出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逻辑自洽,确实令人激动。
接下来,自由的讨论蔓延到了各个角落,asar也随大流,跟自己身边的人讨论了起来。
然而十多分钟后,接连而来的两份数据报告中断了大家的自由讨论。
一份报告,是来自于月球气象站:落在河鼓区的流星体,确实属于御夫流星。
另一份,是来自于地球核生物实验室:这些年来采集到的所有的活体噬硅体,活性大幅度降低,不少都彻底失去了活性。
()
第211章 性价比
这两份报告,让大多数人都产生了一些难以言表的感觉。
首先是落在河鼓区的这颗流星体,从它的轨道数据来看,它的确是属于御夫流星体群,这为叶扬刚刚提出的看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即地球正在经历的这场御夫流星雨,是噬硅体群造成的。
难道事实就如叶扬所说、这些噬硅体群是暗物质碎块的示踪剂?
这虽然能在逻辑上说得通、并能解释一些现象,但还是令人难以置信。
然后这第二份报告,就更令人费解了——地球核生物实验室里的活体噬硅体,都逐渐失去了活性!
核生物实验室,是研究噬硅体生命活动的实验室——当年金星石虫来地球自爆后,esa的相关团队在自爆点附近发现了噬硅体的活体,核生物实验室就是在这期间建立的,主要研究的,自然就是噬硅体是如何进行“消硅产铁”这样的重核聚变的。
这些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虽然没什么进展,但科研人员至少也摸清了噬硅体的适存环境,把噬硅体活体给养死的情况,一次都没有发生。去年,参宿四舰队离开地球后,科研人员就再也没有在自爆点周围发现过活体噬硅体,所以从那时起,实验室里的噬硅体就受到了史无前例的高规格待遇,别说养死了,就连蔫都没蔫过一只。
可今天这些噬硅体,就像是商量好了一样、集体吐魂了,这难道跟今天频发的怪像有关?
产生这种想法的人有很多,但没有人能说清楚这之间到底有没有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