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页

如果年久零在方涵跟前,肯定会问方涵,“老师,您怎么又一脸懵逼了?”

这份奥陌陌的观测数据很单调,只是一份无线电文件,其他天文学范畴内的数据一概没有。而fast观测团队在这份数据后边也附加了他们自己的看法——这是一段来自奥陌陌的、被调制过的无线电信号。

fast观测团队中没有无线电破译方面的专家,于是,就将这段数据上载到了esa,希望通讯工程团队能够拿去研究一下。

方涵是生物医学团队的成员,他不懂无线电,不过他知道‘被调制’是什么意思——这个信号中有信息。

因为‘被调制’这个词,方涵,甚至是esa的所有人的胃口,在这一刻都被吊到了顶点!

在这之前,对奥陌陌的光学观测结果显示它只是一块400x40左右的大石头,虽然有人猜测这形态类似光帆,但没有任何证据支持这一说法。现在,fast告诉大家奥陌陌是活的,这尼玛让人怎么能顶得住!

于是,在esa的平台首页上,第一次出现了一个跟科研毫无关系的标题。

原标题是俄语,方涵这边的系统自动翻译成了《请所有的通讯工程组尽快破译(俄罗斯普尔科沃天文台观测组)》

这样纯‘催工’的交流,在esa平台的历史上可从未出现过!这可是esa的科研交流平台啊!!方涵真想一日十更三万字好好教育一下俄罗斯老毛子,可转念一想,自己何尝不是想立刻知道这信号里到底藏了些啥?!

正当方涵想去附议一下的时候,一条提示弹了出来,正是来自于通讯工程组的报告。

方涵心下大惊,“这么快!!”随即点开,然后就看到了简单的几句话与一张图片——

“信号很长,但频率很简单,其中有明显的停顿区,将信号分成了不同的小段,目前统计下来已经超过了7万个不重复的小段,每个小段一样长,明显是经过调制的。”

“我们从最简单的角度对其中一个片段进行了解读,就变成了一张正方形的图片。请注意,这不是一张纯黑的图片,有许多类似噪点的东西,查看原图就能看到了。”

方涵看着图片,确实几乎全黑,然后,他将图片放大到了原始尺寸,果然发现了一些白色的像素点,这些白色的像素点非常零散地分布在图片的中部,看起来跟噪点一般毫无规则可言。

不一会儿,又有其他的通讯工程组上载了解译进度报告,方涵点开后发现,也是将每段信号转成了正方形的图片,也是黑色打底,只是白色的像素点的位置有了变化。

解译还在继续,在平台首页上,方涵看到通讯工程组之间已经做了简单的交流,并做了明确的分工,以免重复解译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