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这两张照片……”钟宁打开了手机里两个案发现场拍下的照片,指了指捆满绳索的尸体。
陈孟琳盯着看了看,没想明白照片和礼盒有什么关系:“你具体一点儿……”
“注意看这里……”钟宁指着两具尸体,“这具尸体身上的结是死结、死结加蝴蝶结,这一具是死结、死结、死结……而且绑绳的手法也不太一样,这条绳子是从腋下穿过,但是这一条是从大腿根部……”
陈孟琳纳闷道:“疑犯作案时很紧张,两次捆绑方法不一样也很正常啊。”
“但他其实一点儿都不紧张。”钟宁微微一握拳,“一开始我只是直觉上感到很奇怪,为什么同一个凶手,在捆绑两个身高体重都差不多的被害者时,手法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如果是因为紧张,那么应该是第二次比第一次绑的好,但从这两张照片可以明显看出来,第一次要比第二次绑的……”
“整洁。”陈孟琳用了这个词。“对,更整洁。”钟宁点头同意。
“你的意思是……”陈孟琳听出了端倪,“你怀疑疑犯是故意的?他在隐藏他的手法,以防止自己暴露某种特征?”
“对!”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简单,钟宁点头,“一年前我办过一个案子,一个保安队长监守自盗,躲避了所有摄像头以后,还费尽心思,去高铁站做了不在场证明……”
“我听肖队说过。”陈孟琳笑了笑,“他说你都没有去高铁站查,只是看了疑犯手机里的两条短信,就知道他上了高铁又半路折回来了。”
“对,正因为他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故意买票上车以制造不在场证明这一点上,反而被我发现了一个看似非常不起眼,但是又很致命的漏洞。”钟宁细细分析着,也借此理顺自己的思路,“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你越把心思放在一些细节上,就越会忽视掉另外一些细节。”
陈孟琳听明白了,这是一种十分普遍的思维盲区,也就是“灯下黑”。
“你再看看这个绑法……”钟宁微微有些兴奋,“正因为疑犯的精力一直放在绑人的手法上,借此遮掩自己的某种生活习惯或者行为特征,甚至还故意留下机油误导警方调查,所以……”
说着,钟宁再次指了指两张编织袋的照片:“所以,他反而因此松懈,暴露了另外一个真实细节!”
陈孟琳闻言,也低头看了看那两张照片,顿时有了一种拨云见雾的感觉—照片上,那两个用来装被害人的编织袋,收口处的绑法一模一样,都是一种比普通的蝴蝶结更漂亮更复杂的绑法。
“看看这个……”钟宁在手机中操作了一会儿,浏览器中便显示出了一个黑体的标题—《舟山渔嫂巧手编出千千结》。
“双扣蝴蝶结?!”
“对。”钟宁眼睛放光道,“靠近舟山这一片的渔民捕捞后的龙虾都是用这种绑法,这样绑出来不但更加漂亮,还能卖上价钱。”顿了顿,他接着说道,“还有,月山湖那个树干上只有一道勒痕,我一开始也百思不得其解。一个一百四十斤的人,疑犯只绑了一道,就那么有自信能绑得稳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