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融追上前两步抱住他半边胳膊肘:“你比我细心多啦。”家里小少年们具体的生日到底是什么时候谁都不知道,因此都是以他们当初破壳而出的日子作为生日。摩莳把孩子们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具体到哪一分钟破壳都记得非常清楚,温融因此省心不少。
两人一起去‘幽灵窟’附近的一处商业广场取了定制的蛋糕,继而往‘幽灵窟小学’出发,去接家里的孩子。
他们家崽子其实有条件请私人家教在家教育的,是温融坚持要让他们去正儿八经的小学学习。哪怕学校教得东西他们早在家里学过了,也要送去。
‘幽灵窟小学’建设在离新广场不远的地方,这里除了有小学还有中学、高中和大学。这整片区域的发达起初依靠的就是大学的建立。
‘尼夏城’目前一共有三所大学一所专科技术类学校,三所大学两所在‘尼夏城’主城附近,还有一所就在‘幽灵窟’,而‘幽灵窟’这所大学主要是给‘游山湖科技园’输送人才的,能在这里学习读书的不少都是在外面交换过又回来的学生,这些交换学生只在外面交换一两年就回来跟着范迪学习,在外学的也都是他们科技园急需要的技术。这样的话回来后可以继续边读书边学习,能力提升得比外边同专业的同期学生要更快。当然,能够在‘科技园’工作的研究人员也会在这所大学里继续得到相互学习、纯粹做学术研究的机会。
这所大学简单粗暴就叫‘幽灵大学’,听起来挺中二的名字。本来温融不赞成用这么个名字来给大学命名,结果……这里的学校、教授非要用这个名。问他们为什么,他们也很直白地表达了原因——因为有面子。
‘幽灵窟’如今谁人不知谁人不晓?那是外面的人削尖了脑袋想进来,里面的人占着各种机会不愿意离开的好地方。好像只要能在‘幽灵大学’读书就算半个‘幽灵窟’人了,在网域内一说起自己在这所大学,得到的可不光是艳羡和崇拜,更是被人追在脚后跟喊‘大爷’。
小学收得学生不光有‘幽灵窟’的人,还有附近其他迁徙过来的村落和庄园里工作的员工家的孩子。
虽然没有学区房概念,但这里的人天生就对这种情况敏感。一听说‘幽灵窟’建设了配套学校,一心想让孩子出人头地的家长们宁愿放弃原来的村子,跋涉一百多里地来这边附近重新建设家园。有两个村子举村搬迁过来的,可谓是非常有先见之明了。因为等到他们搬过来后不久,见多要自由搬迁过来的民众迅速增加,‘尼夏城’不得不出面干预,免得这边的建设乱了套。
已经搬过来的,又是举村搬过来的也没办法,只能给他们划一块地方规划好住宅区域,尽量配合今后进一步的发展建设。
门罗大叔和罗队长他们家就是趁着这次举村搬迁搬过来的。实在是这两家想要入‘幽灵窟’户籍入不了。既然入不了那就尽量选择离‘幽灵窟’近距的地方住下。只要靠近‘幽灵窟’未来绝对是增值保值的黄金区域。这两个村子其他村民愿意搬迁,很大程度也是因为他俩的关系。毕竟,门罗大叔和罗队长就是靠着‘幽灵窟’最先过上好日子的代表。
经过两年的发展,这块商业广场附近的建设不亚于‘尼夏城’中心地段的繁华。来这里做生意的人不少,费心巴力送孩子来上学的家长也不少。由此,门罗大叔带动了他们村半个村的人发展起了交通运输行业,从‘尼夏城’其他地方直达‘幽灵广场’的公共交通早就因此而繁荣了起来。
温融他们来接孩子放学时,其他家长也有来接孩子的。见到他,大方地靠过来和他打招呼。尽管他身边还跟着个看上去气场强大的摩莳,这附近的人因为知道他们俩之间当年的‘私奔’故事,对摩莳只是敬畏从不惧怕。
“温先生,‘边城’半边建设的怎么样了?听说那里的土地已经改良好了可以恢复耕种,是真的吗?”别人家长之间聊天聊得都是孩子的学习,最近的生活,家里新的生意和门路。轮到温融,来问他的都是些他们听到的八卦小道消息。
‘边城’就是‘尼夏城’下面更偏僻的那块区域,一直通往海边的区域。这些年同样在陆续建设开发,一部分秘密工业已经转移到那边,而早在三年前,‘边城’的‘暗光盾’建设完成,那里也成了‘尼夏城’的一份子。这件事,知道的人很少,是最近派去那边搞基础设施建设的员工变多了才透露出来的。
‘边城’另外在进行的一项大型试验,就是试验当初由范迪团队提出的设想,摩莳的辅助以及后面进来的那些科研大佬们的协力完成的土壤改良计划,先让摩莳利用他手里的黑石将土壤中全部有害无害物质都给吸收干净,再重新往里头添加有机物质,做到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再造土’,如此一来就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改良‘被污染土壤’。
早在几年前这一实验其实就成功了,因为要改良全部的土壤花费的时间不短,一直到不久前才算大概完成,同时,这个消息也借由去建设的工人的口传了回来。
为什么要传回来这个消息,是因为‘边城’需要发展也需要人口。最简单的方法是大规模引进外来人口,可现在这种情况下并不现实,还是得从他们‘尼夏城’挪过去。土地是他们这些乡下人几辈子的心结,一听说那里的土壤改良好了,能正常耕种,且过去那边的人可以购买土地,不少‘尼夏城’的人都心动。
“没错!”温融坦率地回答道,“如果有愿意去那边居住的可以向官网预约,户籍还是‘尼夏城’户籍,‘边城’会成为我们的卫星城市。”
“真的能买土地,土地可以属于我们自己?”有人跟着凑热闹,“我听说我们这里的大部分土地都是私人的,不可以买卖只可以租借,那边不会也是这样的吧?”
“不是!那边的土地属于市政,可以向市政的土地部门买卖,属于自己。”温融道。
他这么一说,不少家长开始谈论起这个话题来。虽然他们这里的房子建好了在上面住也没人要他们出租钱,可到底只能拿到房产证拿不到土地证,乡下人对土地的执念是外面的人想象不到的。这件事绝对是他们‘尼夏城’近五年来最大的一件事。
“那温先生,那边安全吗?也有我们的罩子吗?”
温融觉得有趣回头看了一眼这位中年人:“你希望有‘暗光盾’?”
“希望啊!咱们这儿多安全哪。外面乱糟糟的,我出去卖过东西,干了一年赚了点儿钱就回来了。外面虽然楼房高、东西多、人多,人也长得漂亮,穿的好……可,太乱了。隔一段时间不是这里有抗议就是那里有袭击……有的比咱们还大的城市为了争土地打架,互相扔飞弹,老百姓没有保护被无辜炸死的也有。我们这儿可没人能扔飞弹,也炸不着咱们。之前不是炸过了吗?拿咱们……没办法。”
中年人看上去老老实实,朴朴素素的,就像是之前温融在城门口摆摊时候经常遇到的那种小商贩,却没曾想能从他的口中听到这种话。看来这位之前在外面生活工作一年,自己也知道了更多的东西。
因为他这么一说,周围没有出去过的人对他的话好奇,便围过来向他打探消息,听说他们头顶上的‘暗光盾’曾经真的帮他们挡住了飞弹,这些人就眼巴巴地盯住了温融:“温先生,‘边城’可也要有罩罩儿啊。咱们都习惯了……”
“有,有罩罩儿……放心吧,十五年之内罩罩儿不会关。”他制定了三个五年发展计划后,又制定了两个五年续航计划。按照他的设想,‘暗光盾’起码要服役一代人——二十五年。二十五年后他们‘尼夏城’绝对能够赶上外面,甚至某方面超越外界,那个时候,有没有‘暗光盾’就不再重要了。
放学铃声响起,原本安静的校园里不一会儿就响起了孩童们喧闹的声音。
‘尼夏城’这些年日子过的越来越好,出生率大幅度提高。又因为强制性的‘九年义务教育’,这里的孩童基本上都得上学。等到第一批交换出去的学生回来,找到了更体面更有前途的工作后,原本还不愿意小孩儿上学的大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逐渐改变。真有那种不负责任的家长,村子和社区自然也有人管。
温融在等小少年们出来时,有别的孩童出校门,看到他的都会跑到他和摩莳的面前,眼巴巴地看着摩莳,再恭敬地鞠上一躬,随后才笑呵呵地和温融打招呼:“温先生好!”
“乖!”温融依次摸摸他们的脑袋,鼓励一下他们的学习,问一问他们的生活情况。
温融在市政厅里是有职务的,总管经贸与教育,因为职务多也不知道该怎么叫他,大多数都学他的员工叫他‘温先生’,就这么传着传着,如今个个都叫他‘温先生’,管摩莳叫‘先生’。